辽报君
辽宁日报新媒体中心
今天22时17分,清明至。
清明节在仲春、暮春之交,这一天是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日子。清明习俗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插柳等。
为何清明节“身兼二职”,既是农历节气之一,又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今天,辽报君就带你了解清明这个节日究竟凝结了哪些中华文化精华。
清明由来
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后来,清明节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宋元时期,清明逐步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今天,清明除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日。这一天,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因此,清明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也有欢乐赏春的喜庆气氛。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此时泡桐树开始开花。
二候田鼠化为鴽:鴽(rú),鹑也,似鸽而小。鼠,阴类。鴽,阳类。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鴽鸟开始出来活动。田鼠为至阴之物,鴽鸟为至阳之物。田鼠化为鴽,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
三候虹始见:虹为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清明习俗知多少
为何今年清明是4月4日
天文专家表示,清明“属”阳历,一般在4月4日到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5日最常见。
为什么清明的日期会“前后跑”呢?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解释说,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称为“回归年”或“太阳年”,太阳在星空背景下的视运行路线称为“黄道”。自清代开始,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定为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因而为24个特定的时刻,而非特定的24天。由于一年的长度是用太阳的运行定出,二十四节气也是用太阳的视位置定出,基本上,每一节气在每年中的日期变动不大。
然而,一个回归年实际长度为365.2422天,历法上的一年长度则为365天,因此每年会多出0.2422天(相当于5.8小时),节气的特定时刻也会每年“顺延”0.2422天;如此一来,累积4年后几近一天,为修正它,公历历法中有“闰年”制度,每4年会多出2月29日一天。
据了解,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清明在4日的有14年,其余均在4月5日。值得注意的是,本世纪没有清明节落在4月6日的时候。
清明为何“身兼二职”?
今天是清明节。民俗专家表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身兼二职”的清明既是农历节气之一,又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凝结中华文化精华。
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按西汉《淮南子?天文训》的说法:“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此时节,万物复苏,欣欣向荣,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民谚“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以及宋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等,均反映出了这一时节的特点。
此时节,桃花初绽,杨柳泛青,莺飞草长,非常适宜踏青出游。明人在《帝京景物略》中说:“三月清明日……是日簪柳,游高梁桥,曰踏青。”清人在《都门竹枝词》中又说:“山花押鬓踏青行,儿女相逢各问名。”
与其他节气不同的是,清明还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凝结了中华民族祭祖敬先的文化精华。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日子,人们纷纷扫墓和祭祖。宋代高翥的《清明》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诗中就生动地描写了古人清明扫墓的情景。
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微信
新媒体编辑:张瑜
财政部晒“详细账单”!养老金13连涨,涨多少?考虑哪些因素?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上巳节的风俗简介50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