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mysql索引原理:理解原理及运用之道
- 数据库
- 2025-04-04 18:56:11
- 1

如何理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整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直译为:“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存在的地方”。这里,“道”是指事物的规律、原理或真理,“师”则是指传...
如何理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整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直译为:“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存在的地方”。这里,“道”是指事物的规律、原理或真理,“师”则是指传授这些道理的人。这句话意译为:“正因为有道的存在,所以才有的存在”。
这句话出自唐朝文学家韩愈的《师说》。做人要谦虚,无论高贵贫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存在的地方。只要我们能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都可以虚心的请教,别人自然也可以作为我们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孔子在择师时的虚怀若谷的精神。韩愈也告诉我们。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知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存在的(地方)。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意思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存在的地方。【出处节选】师说—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两个“之”都是“使名词化”的用法,或叫“取消句子独立性”,让“道理存在”和“存在”这两个短句变成名词性词组,以便分别充当主语和宾语。现代汉语也不能说:“道理存在就是存在”,文言文也同样不能说“道所存即师所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本文由夕逆IT于2025-04-04发表在夕逆IT,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xinin56.com/su/873938.html
本文链接:http://www.xinin56.com/su/873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