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问答 > 正文

古代北学西学东学各指什么

古代北学西学东学各指什么

古代北学、西学、东学的含义 东学 在古代,东学指的是设在王宫之东的大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周代,具体记载可见于《礼记·乐记》和《大戴礼记·保傅》。例如,《礼记·乐记》中...

古代北学、西学、东学的含义

东学

在古代,东学指的是设在王宫之东的大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周代,具体记载可见于《礼记·乐记》和《大戴礼记·保傅》。例如,《礼记·乐记》中提到:“郊射,为射宫于郊也,左东学也,右西学也。”这表明东学位于王宫的东侧,与西侧的西学相对应。此外,东学还被用来指代中国传统文化,鲁迅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二》中提到:“中国‘十三经’、‘二十五史’,正是酋长祭师们一心崇奉的治国平天下的谱,此后凡与土人有交涉的‘西哲’,倘能人手一编,便助成了我们的‘东学西渐’,很使土人高兴。”

西学

西学在古代有两个主要的含义。首先,它指的是周代设在西郊的小学。《礼记·祭义》中记载:“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汉代郑玄的注释进一步解释说:“西学,周小学也,先贤有道德,王所使教国子者。”这意味着西学是负责教育贵族子弟的机构。其次,西学在近现代则特指从欧洲传入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清末民初,随着西方文化的大量传入,西学逐渐成为学习和研究西方科学、哲学、政治等知识的代名词。

北学

北学在古代是指周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之一,与东学、西学、南学和太学并列,合称为“五学”。北学作为最高学府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级人才和传承经典学问的重要职责。南北朝时期,学术研究出现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北学以郑玄、服虔等人为代表,注重兼采古今文,并且推引古学,与南学有所区别。

综上所述,古代的北学、西学、东学分别指代不同的教育机构和文化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和文化传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