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古汉语连绵词
- 智慧问答
- 2025-02-02 18:13:21
- 1
古汉语连绵词的定义 古汉语连绵词,也被称为联绵词或连绵字,是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它是双音节语素的一种,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这两个字只有一个语素。 古汉语连...
古汉语连绵词的定义
古汉语连绵词,也被称为联绵词或连绵字,是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它是双音节语素的一种,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这两个字只有一个语素。
古汉语连绵词的特点
- 不可拆分性:不能拆开使用,即便因修辞需要偶尔分开(如“天翻地覆慨而慷”),也不能拆开来解释。例如“仿佛”不能解释为“模仿佛爷”,它的两个字仅仅表示两个音节,其意义是一个整体,即使这两个字原来各有意义,在连绵词中也已失去,所以不能望文生义。
- 语音联系性:两个字一般有语音上的联系,互相配合能使音调和谐,具有音乐美。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 双声连绵词: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如“慷慨”“伶俐”“蹊跷”等。
- 叠韵连绵词: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像“窈窕”“骆驼”“徘徊”等。
- 同音重复连绵词:如“孜孜”。
- 非双声非叠韵连绵词:两个音节既非声母相同也非韵母相同,例如“嘀咕”“芙蓉”“鸳鸯”“蝴蝶”等。
古汉语连绵词来源有两类,一类是汉语本身早就存在的,如“蝴蝶”“蟋蟀”“秋千”等;另一类是翻译过来的,像源于西域的“葡萄”“狮子”“琉璃”,源于梵文的“刹那”“夜叉”等。
本文由夕逆IT于2025-02-02发表在夕逆IT,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xinin56.com/zhi/434753.html
本文链接:http://www.xinin56.com/zhi/434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