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高的建筑多少米

上海最高的建筑多少米

称萌运 2025-10-04 教程 2 次浏览 0个评论

  来源:浦东文史

  今年,是浦东名人穆湘瑶(1874-1937)逝世80周年。出生于浦东杨思(今属三林镇)的穆湘瑶(又名杼斋),不仅是近代浦东名人,浦东早期开发的先驱,也是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良多的社会活动家。历史已证明,他是一位值得缅怀,不能忘记的人。

一、文武双全的举人

  出生于棉业世家的穆湘瑶,青年时代志向远大,好学不倦,具有较扎实的国学基础。1901年,考入南洋公学班,与黄炎培、李叔同、邵力子等同学。1903年,赴开封参加癸卯恩科顺天府乡试,中试第7名举人。作为文举人的穆湘瑶,不仅与胞弟穆藕初合译《苏格兰独立志》等多部外国著作,还教授诗词创作,受益的不少人日后在诗作方面也有建树。

图:举人穆湘瑶

  此外,由于穆湘瑶体格健壮,精通拳术,喜欢体育运动,成为沪学会体育会的创始人、教练,此举也被不少人误认为他是“武举人”,因而不少文章中也以“武举人”相称。

图:穆湘瑶诗作手迹

二、开先河,组建上海商团公会

  1905年,在沪经营棉业、煤炭和纺织业,又曾任华成保险公司总经理的穆湘瑶,积极参加抗议美国迫害华工、抵制美货和争取地方自治的爱国活动,创办了沪学会体育会。1906年,与其它四家体育组织联合组成上海商团公会——一支由上海士绅领导的地方武装。这在清末是非同小可的“奇迹”。商团公会会长由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李平书(浦东高桥人、浦东同乡会创始人)担任,穆湘瑶任副会长。商团这支地方武装,至辛亥春已达一千余人,不仅在维护地方治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光复上海的斗争中,也是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

图:参加操练的体育会会员

三、倡导现代市政管理

  穆湘瑶积极倡导现代市政管理。1907年,他参与组建南市救火会。1910年9月25日,在城厢内外救火联合会第四年选举会上,李平书当选会长,穆湘瑶当选副会长。南市救火会突出的一项成绩,是在小南门建起了一座瞭望塔,配有报警用大钟。瞭望塔当时为上海老城厢最高的建筑,可谓“标志性”景观。瞭望塔在辛亥上海光复战斗时,还成为发布起义信号的地方。民国后,穆湘瑶长期担任上海救火联合会副会长之职,其渊源就在其对此项事业的积极参与。

图:上海城内当时最高的建筑瞭望塔

四、辛亥上海光复的功臣

上海最高的建筑多少米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打响了推翻清廷的辛亥起义第一枪。同年11月3日上午10点,上海光复的战斗开始。穆湘瑶不仅参与了光复的策划,还直接率领商团投入战斗。

  史料记载,穆湘瑶还直接参与两处清政府据点的光复战斗。上海道台衙门是其一。李宗武《李英石参与上海辛亥革命的前后》一文记11月3日占领上海城经过,云:

  沪学会商团组织人穆相瑶(恕再,时兼自治公所警务长)奉命率领该会体操教练朱少沂(沪学会二期毕业)和团员、起义警士等,以及沪军巡防四营起义军事教练胡宝华率领之部分起义官兵,分道进攻上海道署、参署、守府署、县署及城门出入口。下午6时各城门高悬白旗,清吏出走。

  起义成功后,李平书被推任上海民政总长,穆湘瑶出任上海警察厅长,这是对他光复上海所作贡献的肯定。

图:上海光复胜利后合影

五、浦东开发的先驱

  1905年,穆湘瑶跟随李平书参与创建了浦东同人会(后改建为浦东同乡会),为浦东早期的开发尽责尽力。而他对浦东早期开发最大的贡献,是组织修建了上南公路与上南铁路。

  早在1921年1月,浦东同人会理事穆湘瑶与南汇朱祥绂合组上南交通事务局。同月,穆湘瑶集资成立了上海长途汽车公司,自任经理。公司资本25万元,拥有汽车20辆。当年10月,由“上南公司”垫款兴筑上南公路,该路北起上海县的周家渡,中经杨思桥,南迄南汇县的周浦镇,全长13.85公里,1922年10月竣工。上南公路竣工后,即租与“上南公司”开办汽车客运。1925年春,公司决定在原有的道路基础上铺设轻轨火车钢轨,行驶火车。

  1925年,上南铁路第一期周家渡至周浦建成通车。铁路通车,有力地推动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图:行驶中的上南铁路小火车

六、参与创建中华职业教育社

  穆湘瑶也是职业教育的积极倡导者。

  1917年6月15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正式宣告成立。黄炎培与穆湘瑶、穆藕初、蔡元培等48人在《成立宣言》上签名。《宣言》中明确提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宗旨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国之准备”,其终极目标就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成立,开创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先河。

  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始人们,为了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呕心沥血并作出重要的贡献。

图:中华职业教育社宣告成立

七、乐善好施的杨思乡绅

  清光绪二十九(1903年)穆湘瑶中了举人后,于家乡发展教育事业,除私人解囊捐资兴学外,任公职时兴办学校,不遗余力。1915年至1917年任杨思乡董时,积极开办初级小学,提倡义务教育,对入学儿童不收学费,家境困难的小孩,还可免缴书籍用品费。1914年,与留美学成归来的弟弟穆藕初积极创办德大纱厂。后又与陈子馨共同参与由弟穆藕初筹划集资创建恒大纱厂,厂址在杨思镇南街。恒大纱厂职工近千人,生产的“飞机牌”棉纱畅销国内,生产的彩色“飞机牌”布远销南洋诸岛国。

  穆湘瑶还十分注重家乡的水利、交通建设。1917年夏,湘瑶任杨思乡经董时,为疏浚杨淄溇(今称杨思港)事,发动乡民兴修河道,雇挖泥船,从杨思港口至日新桥一段,花银3000余元,费用全由穆一人捐助。1918年,他呈请上海县知事沈宝昌,两次邀集三林、杨思、塘桥3乡经、图董暨邑绅会议,公决杨淄溇改捞浅为开浚,会上湘瑶被推为河工总督,指挥开河工程。历3年,计筑大坝2座,小坝43座,削平28处河道障碍,进行疏浚。从而大大增加了农业灌溉能力和水利畅通,也改善了浦东东南地区的内河航运。

图:德大纱厂

八、策划筹建浦江大桥

  长期心系浦东开发的穆湘瑶另一个梦想,就是在黄浦江上造桥。

  1922年12月7日上海《申报》本埠新闻头条刊登《浦江中将建铁桥》一文,说:“上海商务日渐发达,影响所及,附近各乡工商各业随之兴盛,尤以浦东为最。沪商穆湘瑶、穆藕初经营浦东,不遗余力,数年来增设工厂、学校甚多。自通行长途汽车后,营业益见发达。鉴于中隔黄浦江,终欠便利。现发起于浦南江面建一座铁桥,筹集价款80万元,闻已在进行,期于明年开工云。”

  拟建中的浦江大桥位于南市董家渡外江面,与现今南浦大桥位置相近。考虑到船舶航行的方便,把铁桥设计成可以启闭的活动式闸桥,因而当时被称“转桥”。

  为了造桥,穆湘瑶组建了公司,起草了章程,并获上海滩50多位知名人士赞成,内有李平书、王一亭、黄炎培、童世亨等著名人士。

  但如此大工程,由于没有政府的有力支持,无法得到真正的实施。

图:《申报》关于建大桥的报道

九、抗日救亡中的穆湘瑶

  1931年9月18日,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展开。民族危亡时刻,穆湘瑶积极投入爱国宣传,用诗文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动员抗日。

  1935年穆湘瑶六十寿辰时,亲友前往祝寿送礼计洋2526元,他说:寿我者,当以寿东北义勇军,偿余素志。随即悉数送浦东同乡会转交东北义勇军。短短数语,体现了一位老人的爱国之心。

图:抗日诗文手迹

  十、勇当移风易俗的先行者

  穆湘瑶也是一个思想维新,锐意改革的人。他极力主张移风易俗,并从日常生活做起。如提倡正常娱乐,改良家庭恶习;提倡不吸烟,不饮酒,不赌博……还讲节制生育等。

上海最高的建筑多少米

  在1923年5月2日《申报》上,他发表了“ 改良墓制之我见”一文:主张实行深葬,并已从埋葬妻枢于杨思乡开始实行。棺木入土以后,盖土弄平,上面仍可耕作,不荒废农田。后期更进一步主张实行火葬,并从自己开始身体力行。1937年穆湘瑶逝世,享年62岁。病重时,他耐心说服亲属实行火葬。骨灰盒也深埋浦东杨思,未立墓。

  80年前的一位爱国开明士绅,思想如此前卫,实属不易。当骨灰深埋杨思祖坟时,杨思民众自发聚集数里迎归,许多人挥泪相送,都说:“他是一位真正的好人。”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上海最高的建筑多少米》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