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乱中寻觅一份宁静
天与地与人的三方结合
血浓于水的相守依偎
让我们再次用建工人的方式
去领略福建土楼的那种和谐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是我国古老神秘的传统建筑, 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是客家人引以为豪的建筑形式,堪称“天、地、人”的融合,是我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于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
福建土楼高大、雄伟。外形多样,有圆形、方形和许多种变形。
土楼开窗少,且窗户距离地面较高,古时的战乱让客家人注重土楼的安全性、防御性。建筑材料采用粘质土、小石子、木条,土墙粘土厚度大,冬暖夏凉。
客家人建造土楼,聚族而居,主要是源于对中原传统文化的认同,土楼表现出来的是向心性、匀称性和前低后高的特点,以及血缘性聚族而居的特征。土楼中的祖堂是土楼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标志性建筑,处于全楼的核心地位。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是全楼居民祭祀列祖列宗的场所,又是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
土楼的出现,是千百年前,在蛮荒、动乱的年代,福建先民历尽千辛万苦,南迁落脚福建境内,为了抵御匪盗的侵袭和野兽的威胁,他们用当地生土、砂石、竹木,将房子夯筑成一个浑然一体、精巧奇特的庞大建筑,兼具安全防卫、通风采光、抗震防火、防潮保温、隔音隔热、冬暖夏凉等种种功能,是他们生存居住的理想“乐园”。这种建筑体现着先人们天人合一的理念。这些土楼都是规矩对称,保守内敛,纵轴对称,主次分明,无不体现着中国特色的和谐美。
圆形土楼
方形土楼
八角形土楼
圆楼都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
尊师重教的传统,使许多土楼内专设学堂或以祠堂祖堂兼作学堂,供本楼及邻近子弟学习文化。土楼家族有一习俗,族中有人中了秀才以上科场功名之后,都在祠堂前池塘外沿两边竖石笔一对。
我们走过不同的旅程,欣赏着同一个世界,我们在万般复杂的社会中,更应该学习客家人那种和谐,天人合一的精神,品味建筑,就是品味我们自己的艺术,从这些艺术形式中吸取历史沉淀的智慧。
图片/郑涛老师提供
文字/郑涛老师提供
编辑/宋志清
责任编辑/田昭坤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关于土楼的资料和传说》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