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说:“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这句话是说中国人最终的文化梦想是诗酒田园。 田园是中国人心中的远方,一个理想的生活状态。我们可以把一个上千年田园梦想,融入到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
曾经的乡村是中国文化的根脉,中国是农业文明的社会,很多文化的根基在乡村。 乡村里面有宗族伦理的秩序,有手艺风俗的繁盛,有小桥流水的诗意,有归隐田园的闲适。 这些都是乡村能够提供的价值,而不仅是在前10年、20年看到的乡村旅游产品的农家饭、农家屋的供给现象。
大家在追求文化复兴,带有中国风的有情怀的画面,乡村变成一个很美好的符号。但是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乡村在衰落。 在这样一种分裂的背景下,一方面大家在理想中,觉得乡村可能是非常唯美的一个田园梦想。
另外一方面乡村并不美好,有很多基础设施需要去改善,乡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新的理念引领,乡村变成一个新的场域。 这种场域需要用不一样的概念和产品去激活。
住建部的统计,中国现在还有261.5万个自然村落,但是这些自然村落消失的非常快,国务院办公厅曾经发过一个《意见》,“到2020年,在261.5万个自然村落里形成10万个以上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 也就是说约有3.8%的村子,是跟旅游有关系的。而这些村子,共同构筑的是拥有中国一万亿巨大的乡村旅游产业潜力的市场。 中国的乡村旅游其实是在前30年的旅游快速发展之后,很有潜力的旅游空间。这个旅游时代,国家旅游局把它命名为全域旅游,象征着一个新旅游发展阶段的开始。
一个前提是中国休闲社会的形成,中产阶级群体正在崛起,有着非常旺盛的旅游消费的需求,也在从需求上推动,要求旅游的产品品质要提高。 随着自驾游时代的到来,大家不用那么多的依赖旅游机构来提供服务,大家可以自主完成旅游活动。 传统的景区产品有效供给不够,一方面是热门景区,到了节假日人满为患;另外一方面是很多景区开发质量比较差,没有办法满足大家在假日出游达到休闲的目的需要。
乡村的旅游价值——乡村有什么? 乡村旅游究竟应该如何去做?我想它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研发。它的基础是说如果我们不满足于做一个非常简单的乡村旅游产品,还是要研究乡村的旅游价值是什么? 对于城市居民、游客来讲,乡村能够提供什么?从它的价值出发,再做它的产品发展。
总结起来六个部分,乡村对于游客、大众、整个社会,它的旅游价值是什么?
第一,可以亲近的乡野美景。首先乡村和城市的自然风光是不同的,天际线比城市更开阔,没有那么强的压迫感。乡野的美景是发展乡村旅游最根本的一个价值。
第二,传统质朴的乡土文化。工业化时代的城市里面,产品是同质的,城市已经变成一个千城一面的状态。但是乡村都是不同的,山边的村子和水边的村子,他的饮食方式、生活方式都不一样。这种传统的乡土文化是能够塑造每一个村子的旅游产品差异化的条件。
第三,源于自然的健康馈赠。之所以城市人到乡村愿意买一些东西,完成消费,从某种程度上说乡村的种植、养殖,这些东西是健康的。
第四,亲切有情的人际关系。一个村子是只有一个或两三个大姓,大家彼此有很亲近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城市里很难找到。现在很多乡村旅游产品没有关注这一点,还是作为一个商业活动在进行,这样就丢掉了这一个价值。
第五,乡愁眷恋的家园情结。很多人还是希望能够回到乡村,回到一个自然的故土里面去。
第六,归园田居的生活方式。这个就是理想,就是一开始我们提到的那个诗酒田园。
来源:长寿广西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女人一旦读了准提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