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为,欢迎来到照理说事!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人物,就是关羽关云长。关羽这个人应当说是耳熟能详妇孺皆知了。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关羽关云长关公这个人物啊,在古代尤其在中国清代,他的这个地位比现在不知要高多少倍。
我们举几个简单的数字啊!首先,有清一代全国的关帝庙大概有接近30万。曾经有人就统计,恐怕那个时候全国每一个村庄,平均就要有一所关庙。关羽嘛,在清代被称为武圣人,跟他相似的就是孔子被称为文圣人,可是孔庙的数量要远远少于关庙。关羽在清代被大家推崇到什么地方?有一句话曾说,关羽是儒释道三教并尊,士农工商四民同戴。曾经有人统计过,所有古代你能想像到的手工业和其他小作坊,比如说什么修脚的剃头的、做生意的、典当的、租赁的等等等等一百多个行业。都以关羽为祖师爷。咱们现在看到港台很多地方很多这个行业,他拜祖师爷都是把关羽给拉出来拜的。
我们认识关羽自然是从三国开始认识的。但是我们也清楚,三国呢,七八十年有几百位响当当的人物。关羽自然是很强的一号。但也未必排的了前几名。可是后来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关羽已经逐渐从凡人上升到了神的层面。有人统计后世大概有十几位皇帝,对关羽进行了二十几次加封,把关羽从一个侯变成王、变成帝、变成圣......甚至配享到各个朝代的庙中,而对于关羽的推崇,是到了清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甚至有人说大家今天可以去看看,位于沈阳的清代以前的故宫,就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在位时候的故宫。在那个故宫里面,供奉了大概十几位神仙,但是把关羽的位置摆在最高。摆在了努尔哈赤祖先的那个位置上。所以有人就要问了,关羽不是一个汉人吗?那可是响当当的汉人啊!为什么清代统治者对于关羽这么推崇呢?
大概我们总结了有一下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我们讲清代的前几位统治者,努尔哈赤、皇太极还有多尔衮,他们虽然是满人文化不高,但是对于汉人文化是特别的喜爱。但是也由于是满人文化不高,所以你让他读一点诸子百家这个经典著作恐怕难。但是读一读像三国演义这种小说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在宋代有一句话叫“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说他这个学问太差,就懂半部论语就把天下给治理了。这个事是真是假咱不知道。但是在清代可有一句话叫“半部三国打天下”这个事还真是真的。清代的前期统治者,就是一边看着三国演义这个通俗小说,一边用三国里的智谋跟明军对战,最后把整个中原给吃了下来的。喜爱三国成为清代统治者,推崇关羽的第一个原因。但是接下来在事情演变过程中,有一天突然有一些满族发现,这个历史的画像上,这个关羽关云长这老爷子,怎么跟咱这努尔哈赤这个,咱们这皇上长得这么像。大家可以看看我们列给大家的两个图案。这个左边是关羽关云长,右边是努尔哈赤。这俩人都是个标准的大长方脸,都是这个标准的丹凤眼和卧蚕眉,但是神情都是非常的庄严肃穆。只不过呢努尔哈赤是白脸,关羽是红脸,所以后人就把努尔哈赤称为白面关公。甚至有人说说努尔哈赤这一生的征战以及最后的结局,跟关羽关云长非常像。所以有人就穿凿附会,说这努尔哈赤即便不是这个关羽关云长托生的,起码也是关羽下凡来人间呆了那么一段了。
因此清代的前期统治者,就非常愿意把努尔哈赤和关羽并论。因为毕竟明末清初的时候,关羽在整个中国人老百姓中,那也是享有相对比较高的地位和忠义、勇猛这样一些优秀品质的。那么作为一个外族入侵者来讲,他是非常想把自己的统治者,打造成有一定亲和力的,这样有备于他统治。其实类似的事以前发生过。举个例子说,唐代刚刚成立的时候,唐代统治者姓李,所以他们就把自己跟道家的创始者,老子李耳相提并论,说我们唐代统治者那就是李耳的后世。所以我们也是君权神授,于是努尔哈赤获得了白面关公的称号。那当然各地的大小官员就更愿意去造关庙,因为在他们心里造关庙其实就跟造努尔哈赤庙没太大区别。这样既能讨好当地百姓,又能够讨好上级领导,这个事何乐而不为呢!
那么当然到了清代差不多稳定住了统治局面之后,事情又发生了变化。我们知道清代稳定住了统治之后,它急于通过一种方式跟广大的中原地区,跟中国人民有一种心理上的沟通。让大家觉得我们虽然是外族入侵过来的,但是毕竟咱们以后可就是一家人了。民族可要融合,那么怎么融合呢?他需要推崇效孝义、推崇忠义。这个时候他当然也需要推出一些人来作为忠义的代表。那么挑选古代的各种武将,自然关羽是比较好的。大家也说了岳飞其实也不错啊!没错,其实清代统治者对岳飞也还是不错的!但是毕竟岳飞这个话好说不好听,毕竟岳飞当年打的可是他们清代的祖宗。所以与其推崇岳飞不如推崇关羽。
这也是关羽在后来在清代整个三百年间,被不断推崇不断拔高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文豪野犬中原中也出场集数和时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