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里与家长接触的时间比较多,而在学校呢?则是与老师的接触比较多,所以家长和老师的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老师与家长的倾听,会使未成年的孩子从小学会以平等与尊重的心态与人建立联系,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有利于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倾听,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只有能专心地倾听孩子、学生讲话的人,才能平等地对待一切人。
如何倾听孩子、学生说话呢?我提几点意见供参考。
方法一:做出听的姿势。
(一)一定要与孩子、学生平视,不可居高临下。
(二)身体要稍稍向前倾,这是表示有兴趣的姿势。
(三)不要制造“墙壁”。如用手捂着嘴巴,两手抱着胳膊,或翻看着书。这些举动对孩子、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障碍。
(四)用眼睛“听”。要睁大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学生,很自然地用眼睛来表达你的兴趣和愉悦。
方法二:表现出听的兴趣。
讲话中最扫兴的是听到对方说:“我早就知道了。”
我们这样对孩子,就缺少尊重。孩子、学生才说两句,大人就不耐烦了:“知道了,早知道了。
于是,孩子十分扫兴。我们当家长、老师的关心孩子,不应只是关心他的冷暖、吃住,还要关心他感兴趣的事。对孩子关心的话题产生了兴趣,你同孩子谈话的兴趣便也具备了。
方法三:将你专注倾听的态度传达给孩子、学生。
送给孩子、学生最好的赞美,是让孩子、学生知道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认真听到了。
(一)使用表情变化来传达。比如: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孩子、学生最爱吃惊,用大人的话是“大惊小怪”,他们希望看到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表情。能把大人吓住,说明自己很有本事。
(二)语言表达。在倾听孩子、学生谈话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诸如“太好了!”“真是这样吗?”“我跟你想的一样。”“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我简直不敢相信!”等等话语来表示你的兴趣。
也许你会发现,不论孩子、学生的话题多么简单,如果你想要表现出有兴趣的姿态,那么兴趣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如果你总是沉着脸,一言不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就会令孩子十分失望。慢慢地,他也会养成对什么事都不关心的毛病。那些在课堂上发呆、不爱发言的孩子、学生,幼年时可能就缺少好的听众。孩子、学生从小没有感受过自己语言的魅力,必定会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失去应有的信心。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浅析倾听在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