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工资改革方案
一、基本工资:
办事员2800元;科员3000元;副科级3100元;正科级3300元;副处级3600元;正处级4000元;副厅级4400元;正厅级5000元;副部级5500元;正部级6000元。
办事员三周年按科员对待;科员五年按副科级对待;副科级十周年按正科级对待;正科级十周年按副处级对待;副处级十周年按正处级对待;正县级十五周年按副厅对待;副厅级二十周年按正厅级对待;初次套改以累计年限对应的职务待遇确定基本工资。
二、工龄工资:
每年60元,以虚年计算,按月发放。三年一调。
三、奖励工资:
每月300元,年度考核不合格者次年1月停发,直至考核合格的次年1月继续发放。三年一调。
四、补助工资:
1、车补,随工资每月发放,标准=基本工资÷5,逢一进十。
2、取暖补助,一年发放一次,标准=基本工资÷3,逢一进十。
3、出勤补助,正常上班每天30元,无顾不至每日扣发30元,经单位领导批准的病假、事假和国家规定的节假日等0元。三年一调。
4、山区补助,农村和山区公务员享受山区补助,标准=基本工资÷10,按月发放,三年一调。
5、地区差别补助,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地区差别工资。
除养老、医疗补助按现行政策执行外,公积金、独生子女费等一切现行补助全部废止。
五、新参加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确定方法:高中、技校、中专以办事员确定;大专以科员确定;本科以副科级确定;硕士以正科级确定。
六、退休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退休生活费=退休前工资×80%。三年一调。
七、机关工人工资改革方案适时公布
【附:各级公务员职务及工资标准表】
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标准表
1档
2档
3档
4档
5档
6档
7档
8档
9档
10档
11档
12档
13档
14档
一级
3020
3180
3340
3500
3660
3820
二级
2770
2915
3060
3205
3350
3495
3640
三级
2530
2670
2810
2950
3090
3230
3370
3510
四级
2290
2426
2562
2698
2834
2970
3106
3242
3378
五级
2070
2202
2334
2466
2598
2730
2862
2994
3126
3258
六级
1870
1996
2122
2248
2374
2500
2626
2752
2878
3004
3130
七级
1700
1818
1936
2054
2172
2290
2408
2526
2644
2762
2880
八级
1560
1669
1778
1887
1996
2105
2214
2323
2432
2541
2650
九级
1438
1538
1638
1738
1838
1938
2038
2138
2238
2338
2438
十级
1324
1416
1508
1600
1692
1784
1876
1968
2060
2152
2244
十一级
1217
1302
1387
1472
1557
1642
1727
1812
1897
1982
2067
2152
十二级
1117
1196
1275
1354
1433
1512
1591
1670
1749
1828
1907
1986
2065
十三级
1024
1098
1172
1246
1320
1394
1468
1542
1616
1690
1764
1838
1912
1986
十四级
938
1007
1076
1145
1214
1283
1352
1421
1490
1559
1628
1697
1766
1835
十五级
859
924
989
1054
1119
1184
1249
1314
1379
1444
1509
1574
1639
1704
十六级
786
847
908
969
1030
1091
1152
1213
1274
1335
1396
1457
1518
1579
十七级
719
776
833
890
947
1004
1061
1118
1175
1232
1289
1346
1403
十八级
658
711
764
817
870
923
976
1029
1082
1135
1188
1241
1294
十九级
602
651
700
749
798
847
896
945
994
1043
1092
1141
二十级
551
596
641
686
731
776
821
866
911
956
1001
二十一级
504
545
586
627
668
709
750
791
832
873
二十二级
461
498
535
572
609
646
683
720
757
二十三级
422
455
488
521
554
587
620
653
二十四级
386
416
446
476
506
536
566
596
二十五级
352
380
408
436
464
492
520
二十六级
320
347
374
401
428
455
二十七级
290
316
342
368
394
420
各级公务员职务及工资标准表
改革历程
第一次改革。1956年6月16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将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分为30级。同时为反映出各地生活成本差异,全国被分为11个工资区,第11类区工作人员工资比第1类区同级别人员工资高出30%。然而由于当时主流观念对于物质报酬持否定态度,此后的工资管理并没有完全按照上述“决定”进行,原定于1957年的工资升级也没有如期举行。
第二次改革。198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公布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这项被称为“结构工资制”的改革调整了1956年工资制度中不区分具体项目的做法,规定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由四部分组成。
第三次改革。1993年的《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新工资制度要防止高定级别、高套职务工资等不良现象。与此同时,不再划分工资区,而是引入了地区津贴。地区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地区附加津贴。前者主要体现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等差异;后者用于补偿机关工作人员在不同地区生活成本,地方政府可根据自有财力发放此类津贴。
第四次改革。2006年6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出台。文件在“改革的原则”部分强调, 要有效调控地区工资差距,逐步将地区工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次改革除了要求完善津补贴发放制度外,也对基本工资结构做了调整: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不再保留,级别工资权重有所加大。
第五次改革。根据2013年2月国务院转发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工作任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研究制定公务员薪酬体系改革方案。此次改革的重点是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规范公务员地区附加津贴制度;二是完善职务和职级并行的薪酬制度。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将延续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导向,更加注重公平正义,而且注重从制度设计上来找出路。
声明:此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仅提供给大家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