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第六0七研究所)

中国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第六0七研究所)

励峰 2025-07-25 手机 2 次浏览 0个评论

  

  5月5日14时,中国上海,C919大飞机成功首飞。但这并不是在上海首飞的第一架中国造大飞机。在30多年前,也曾经有一架中国人制造的大飞机在这里腾空而起——它的名字叫做运-10,一架在首飞后多年充满了争议的中国大飞机。今天的烽火议军情,我们就来回顾一下30年前,中国航空人的大飞机之梦。

  

  在1970年代,中国有长空一号电子侦察卫星701项目、运十708项目、核电站728项目以及代表了远洋测量船的718项目。这四个项目是那个时代的四大重点项目。

  正如同项目代号708,运-10项目起始于1970年8月,国家向上海飞机制造厂下达运-10研制任务。最初,运-10研发构想是以轰-6为蓝本改造客机。使用轰炸机改造客机并不是天方夜谭。前苏联就以图-16轰炸机为蓝本改造出图-104客机。而且中国也曾引进过图-104的改进版图-124客机作为专机使用。

  

中国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第六0七研究所)

  但是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971年。这一年12月19日,巴基斯坦的一架波音707在新疆着陆时损坏。1972年1月13日,叶剑英元帅指示运十团队剖析残骸进行技术摸底。随后,最终决定,参照波音707的结构和理念,再整合英国三叉戟飞机的一部分技术来研发中国第一款大客机。

  时间又到了1973年,这一年上海640所正式成立于上海飞机制造厂同时负责运-10的生产与制造。在经过了10年的研发后,1980年9月26日,中国的第一架大型客机运-10在上海首飞成功。从1980年10月至1984年6月,运-10又进行一系列试飞,转场北京、合肥、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昆明、成都等地,甚至7次突破死亡航线,成功飞抵西藏拉萨。然而,到了1985年,等待着运-10命运的却是被终止试飞。

  有关为何运-10的命运会在1985年戛然而止,现在的说法非常之多。烽火君并不想谈太多的阴谋论。我们就讲讲三千万资金缺口的问题,以及运-10到底留下了哪些遗憾。

  

运-10高原测试

  常被提起的是三千万的传闻,很多声称若政府再拨款3000万运-10便可以成功、就能走到今天。但我们回顾运-10设计制造过程中的花销,远远少于西方大型民用客机的研制费用,但也是达到了5亿人民币。显然,增加拨款3000万在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面前也只是杯水车薪。

  况且即便有了这3000万,运-10距离投产还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1981年6月的运10飞机论证会上曾经有过一个结论,运-10走完研制全过程需要经费3759万元。显然,这3759万只是指原型机的相关工作。即便原型机之后的试飞一切顺利,让运-10投入量产,所需要的资金远非这区区3000万所能做到,甚至十倍都难以做到。

  

曾经的运-10

  运-10是否真的对于中国航空工业而言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必要的存在?是不是80年代中国航空史的一个巨大的遗憾?烽火君在这里并不想轻易做出结论。但是在运-10项目被放弃后,确确实实有两大遗憾。

  其中之一是涡扇-8发动机,它因为运-10和新远程轰炸机平台的下马没有了装机平台而“短视”的停止了研制工作。这种因当时科研协同体制造成的“短视”在后来的组装MD-82过程中也再次显现,未能对JT-8D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同样甚为可惜。

  另外则是人才和技术积累,当运-10项目下马后项目人员的分散已是不可避免,但是在这生产和试飞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与数据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整理与归纳,很多宝贵的成果与数据随着项目的停止而散失了,而这是一个本可以避免的巨大损失。

中国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第六0七研究所)

  

  运-10的各种是是非非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不灭的是中国航空人对于大飞机的努力。35年后,中国的另外一款大飞机C919终于成功首飞。

  怀念逝去的运十,向新生的C919客机致敬。

【烽火军事】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中国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第六0七研究所)》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