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 高志强
由美洲人工耳蜗植入联盟和加拿大sunnybrook医院主办的第十四届世界人工耳蜗大会于2016年5月11-14日在加拿大多伦多顺利举行。会议为期4天,内容十分丰富,共设置了3个大会主题发言、6个专题会议(单侧耳聋、音乐、双侧植入、骨传导植入、脑干植入、机器人手术)、7个医学/手术讨论专场、9个儿童人工耳蜗植入研讨专场、3个康复研讨专场、4个基础研究研讨专场。单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人工耳蜗音乐感知、双侧植入、骨传导植入是此次会议的重点议题。此外,大会还从手术、听力学、康复和人工耳蜗设备四个方面对全球范围内的新技术予以重点介绍。
1. 关于单侧耳聋SSD人工耳蜗植入
Michael Dorman教授在大会上作单侧聋人工耳蜗植入主题发言时指出,单侧耳聋患者可凭借人工耳蜗很快获得很好的言语理解。单侧听觉剥夺会改变听皮层活动,导致皮层跨感觉重组。单侧聋植入人工耳蜗后可恢复相应听觉皮层活动并改变皮层视觉和体感重组的范围,与好耳协同产生的双耳功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双耳响度差(ILD)重建,且重建的声音质量良好。因单侧耳聋在欧洲已经纳入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所以有足够的研究对象,而在国内相关研究仍为空白。
2. 关于人工耳蜗音乐感知
Charles Limb教授在大会上就目前人工耳蜗音乐感知方面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给出了回答。
一.人工耳蜗听到的音乐是怎样的?
Charles教授指出一系列实验显示并不理想,例如音调感知不准确、音乐中情绪感知不佳,一些受试者感觉所有节奏快的音乐都是欢乐的,所有缓慢的音乐都是悲伤的。
二.如何提高人工耳蜗使用者的音乐感知能力?
Charles教授提出有三个途径:1. 改变人工耳蜗(如:MED-EL的FSP精细结构编码策略能有效改善音乐感知、根据个体差异植入电极one size does not fit all);2. 改变大脑——康复训练;3. 改变音乐。与此同时,Charles教授还给大家推荐了一种新的音乐感知测试工具——CI-MUSHRA,通过让受试者感知低频滤除的音乐来测试音乐感知能力。该测试可用于电极植入角度、电极长度、编码策略、声音参数调整等对比研究,比普通音乐问卷评估更客观可靠。
3. 关于双侧植入最新研究
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备受瞩目的一个研究课题,大会对世界范围内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做了总结后指出,双侧植入可带来更好的噪音下言语识别、声源定位等,结论已相当明确。目前关于双侧植入最前沿的研究是植入后个体内两侧电极位置匹配和电极频谱范围匹配并采用双侧同步EABR研究其临床作用。加拿大Mathias Dietz教授发现双侧植入后如果对两侧电极进行频谱范围匹配和脉冲刺激同步(目前MED-EL人工耳蜗可实现这一技术),双侧人工耳蜗使用者的双侧电刺激脑干诱发电位(EABR)波形最大,与声源定位准确性相关的双耳时间差(ITD)敏感性最大。但是目前这一研究模型尚未涉及言语、音乐等表现对比,可从这个方向深入研究。
4关于骨传导植入:主动式和被动式植入装置
会上专家们对“主动式”和“被动式”这两个概念做了权威解读并达成共识。主动式装置是指植入体自身能产生振动,直接驱动颞骨及内耳,形成骨导听觉,如骨桥,振动不被皮瓣衰减,高效节能;对皮瓣压力很小,佩戴舒适。而被动式装置是指植入体自身不能产生振动,依靠体外机的振动传导至皮肤、颞骨及耳蜗,形成骨导听觉。
5. 手术新技术
人工耳蜗手术新技术最热门的无疑属机器人电极植入了。机器人电极植入分10个步骤完成,实际操作结果显示,机器人在所有的标本上都完成了鼓阶植入,电极植入角度平均达到了409°-538°(MED-EL电极)。在植入手术新技术方面,专家学者们也做了大胆的创新与探索,包括振动声桥汉诺威耦合体,球形端与圆窗膜连接、改善耦合,FMT另一端加上弹簧,给予FMT支撑力等等。结果显示对FMT的输出无明显影响。这一设计可简化振动声桥圆窗振动成形术,并提高其术后效果。
6. 关于听力学新技术
皮层评估ACA系统是此次会议听力学新技术的一大亮点。该技术由MED-EL公司基于目前比较热门的皮层评估技术而研发。ACA系统主要通过较长的言语刺激从而收集皮层活动的信号,能够更准确更客观地评估婴幼儿的术前听力、术后听觉能力,获得人工耳蜗调试依据、收集科研数据,是临床听觉能力评估、调试、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ACA克服了传统主观行为测听、一系列问卷等方法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的局限,是医生和听力师们亟需的一种客观检查方法。
7. 关于康复新技术
在各厂商展台新技术体验区,各家人工耳蜗公司纷纷展出其最新技术及成果。带着对康复资料的关注,笔者注意到《Hear at home》这样一套成人语后聋康复资料,这一资料可以指导成人语后聋术后自我康复,简单易行,且不存在文化差异,引进后可以填补国内成人语后聋康复资源的空白。
8. 人工耳蜗(CI)设备新技术
植入体的核磁兼容性是人工耳蜗等植入式装置面临的现实问题。最新人工耳蜗植入体——核磁兼容的synchrony植入体,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Synchrony植入体的磁体从三个方面的设计解决相关问题。一.加固磁体封装。中等核磁强度时无需取出磁体,且没有磁体移位风险。二.磁体采用可旋转自适应调节技术。在高强度核磁环境不取出磁体也不产生扭矩,无移位风险,检查时无疼痛感,并且免除了消磁风险。三.磁体设计为下方取出。在有必须取出磁体时,取出和放入操作简单且固定可靠。目前的临床应用情况是Synchrony植入体100%无磁体移位、无疼痛、无消磁。此外一款新型的声电联合刺激装置——EAS振动声桥+人工耳蜗目前已在研发中,在不久的将来将会与大家见面,值得期待。
本次大会上,来自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河南等地的十余名专家受邀进行主题发言和科研成果海报展示。中国专家发表精彩演讲及科研成果海报,获得各国专家青睐。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墙眼睛膝盖的英文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