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晨妈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之后,决定做点儿什么。
她走到晨晨身边,蹲下身跟晨晨说:“晨晨,今天和妈妈一起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吧?”
听到小实验三个字,晨晨的眼睛冒着光,蹦跶着跑到餐桌边和妈妈坐好。
晨妈从厨房拿出了准备材料在桌上一字排开,盐、水、杯子还有鸡蛋。在两个杯子里倒入相同水位的水后,转头问晨晨:“晨晨,现在两个杯子里的水同样多了吗?”
晨晨点了点小脑袋水:“是的,妈妈。”
“好,现在晨晨往左边的杯子里加两勺盐,看看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一,二。好了,妈妈”
妈妈一脸神秘的看向晨晨,问:“这两杯水现在有什么不一样吗?”
晨晨一脸疑惑:“好像没什么不一样啊。”两杯水都是透明的,也没有变多呀?
妈妈笑着用小勺给晨晨分别尝了尝这两杯水,尝到盐水后的晨晨吐了吐舌头“妈妈,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这杯水是咸的。”
听到这儿,晨妈点点头,接着拿起两枚鸡蛋:“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两个鸡蛋分别放进这两个杯子的水里,它会怎么样呢?”
晨晨一脸笃定的说:“肯定都会沉下去的,平时妈妈煮鸡蛋就是那样。”
妈妈:“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个小实验一起来验证一下晨晨的说法好不好?要看仔细咯!”
晨妈先把一枚鸡蛋放进淡水杯,鸡蛋果不其然沉了下去,晨晨一脸“你看我说的没错吧”的表情看着妈妈,感觉甚是得意。
晨妈点了点晨晨的小鼻子,接着把鸡蛋放进了盐水杯里。看到浮起的鸡蛋,晨晨的眼睛瞪得都要跟鸡蛋一样大了,赶忙询问:“咦?好神奇!这是为什么呢?”
看着晨晨这么迫切想要知道答案的样子,晨妈指着两个水杯娓娓道来:“因为清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小,所以鸡蛋会下沉;盐水的密度比鸡蛋密度大,所以鸡蛋上浮。”
听到这,晨晨疑惑的抬起头问:“妈妈,密度是什么?”
“这个就要等晨晨长大了,自己去发现理解了哦~”
虽然解释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晨晨现在并不能够理解的词语,晨妈也并不着急一一解释,她想:等孩子能够理解的时候,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一定更加合适。
3岁左右孩子进入文化敏感期,在此阶段,孩子会表现出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同时引发孩子对细节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当孩子在向父母寻求问题答案时,父母不一定要给孩子完整又准确的答案,给孩子留一个自己探索的空间,这无论是对孩子还是父母都是明智之举。
大耳兔,一切为了孩子!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耳兔亲子”or“兔妈”个人微信(bigearabit),一起分享探讨育儿趣闻、经验。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染红鸡蛋的红粉能吃吗》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