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国家混乱之际,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坚毅的女性,她们丝毫不比那个时代的男人差。今天,我们就要走近一位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成功女性,她就是 宋庆龄。
宋庆龄(1893~1981)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比她年长27岁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
宋庆龄一生过得 十分朴素。宋蔼龄曾出资在庐山兴建一幢别墅,赠送给大妹宋庆龄,供她来山休息之用,宋庆龄很少居住于其中便将别墅捐赠国家。宋庆龄以极大的热情主持中国救济总会,将历年稿费的大部分收入,捐献给妇女和儿童慈善事业,自己全靠工资生活。她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愿将私宅、私车捐为公有,做一个彻底的无产者。因为我有工资生活,其余钱交给救济总会使用,也能了却我的一桩心愿。”
建国后,宋庆龄因生活、工作需要,常在上海、北京两地往来,而她是 国家副主席,故在北京的时间较多。最初她的北京寓所是在道路狭窄、环境嘈杂的方巾巷,中央准备为她新建住宅,她婉言谢绝,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需要很多钱,我不能占用国家资金。”后来国务院于1960年安排她迁入西河沿居所,那里虽然环境好些,但房子潮湿,导致她的关节炎经常发作。
鉴于此,尽管国家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中央领导仍研究决定,破例为她新建一所住宅,并委托王光美将新宅设计图纸寄去上海征求她的意见。宋庆龄接信后,依然坚持不建新房,回信说:“我不打算再迁新址了,为了我个人的住所而增加国家开支,这将使我感到非常不安。”
宋庆龄多次不同意建新宅,但中央考虑到她是古稀老人了,必须为她晚年着想,因此决定安排一所较幽静的花园式住宅给她。1961年周恩来亲自主持在荒芜的旧王府,为她新建了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寓所。当年宋庆龄就乔迁新居,在这里欢庆了她的七十大寿。周恩来日理万机,还如此关心她,使她非常感动。能做到像她这样处处为国家着想的人实在少之又少。
1927年12月和1929年8月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名誉主席,之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九·一八”事变后,宋庆龄再度从西欧回国,无情揭露蒋介石“欲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她确信:“只有以群众为基础并为群众服务的革命,才能粉碎军阀、政客的权力,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1932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十五路军奋起反抗,宋庆龄高度评价十五路军抗日将士的爱国行动。
1936年底爆发了西安事变,宋庆龄主张国共两党合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是国共再次合作后,她也没有重新加入国民党。抗日战争期间,宋氏三姐妹再度联合,在重庆期间,宋美龄与宋庆龄之间有一条特殊电话专线“2080”。宋氏三姐妹曾多次共同出现在公众面前,以“团结合作”的面貌示人。1941年1月发生皖南事变,宋庆龄就此事件通电谴责国民党政府。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宋庆龄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国家副主席期间,多次代表国家出国进行友好访问。宋庆龄的出国访问,为中国人民架设通往世界各国的友谊桥梁奠定了基础,她是当之无愧的新中国和平友好使者,是和平外交的先驱。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肝癌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
继续阅读:历史 宋庆龄
此文由 热点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历史» 她身为国家副主席,过着常人般的生活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宋庆龄的资料和故事》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