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广州)数字娱乐、KTV、酒吧、影院博览会

2023中国(广州)数字娱乐、KTV、酒吧、影院博览会

阴芙蓉 2025-07-24 电脑 1 次浏览 0个评论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在2013年至2021年“中国老年人口第一个成长高峰”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由2.02亿增长到2.58亿,占全国人口比例将由14.9%提高到17.9%。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与老年护理的需求,形成了“9073”现实问题,即老年人在家养老占90%;双特老人(特别贡献和特别困难老人)政府托底养老占7%;社会经营的老年公寓、家庭健康服务公司等仅占3%;每年亟需照顾护理的老人数量在增加,目前1500万,2020年达2500万, 2050年预计达4000万。特别是计划生育形成“人口断层”效应,未来每对夫妇将面对4个老人的日常照顾,其困难问题势必不堪重负,原来家庭养老模式岌岌可危。

  人口红利的消失,老龄化的速度,与老年人护理的困境,意味着巨大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将成为机器人产业介入大健康服务领域,提供了强劲的支撑市场。机器人不仅在军事、制造业等领域替代人,还将进入健康领域帮助人类。“钢铁侠”不仅存在美国科幻电影中,而必将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国工业信息化和健康信息化领域的人工智能设备受到追捧,需求也不断在扩大,机器人产业万亿市场需要开发。

  一、机器人力挺大健康产业 进军医疗领域创造奇迹

  500年前,达·芬奇画出机器人设计图;500年后,以达·芬奇命名的机器人问世。当初美国宇航局和军方,为预防宇航员太空出现疾病,战场上需要紧急外科手术,发明了远程医疗军用技术。如今发展到“达芬奇”第三代机器人,是一种高级机器人平台,是通过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和成像系统三部分组成,计算机系统“过滤”人手抖动,完成超越人手生理极限的动作,进行实时手术。

  从人工智能技术“电脑医生”在医疗上的应用,沃森机器人医生的准确诊断,到锐珂机器人移动式看病,达·芬奇命名的机器人成功完成手术,说明机器人走进我们医疗领域。

  ●早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上诊断: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上最早应用,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一些常规医学疾病诊断。

  20世纪70年代,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电脑医生”项目。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用于诊断普内科复杂病症的软件“快捷医疗参考”,这款医疗诊断专家系统收集4300种临床表征,能够诊断超过600种疾病,经过系统程序运算,提高快速诊断的可能性。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始研制MYCIN系统,两年后完成投入应用。MYCIN是一个帮助医生诊断住院血液感染患者、并选用抗菌素类药物治疗的专家系统,至今仍颇具代表性。

  80年代,美国麻省总医院开始开发和完善DxPlan项目。DxPlan所涵盖的知识领域包括内科各专科的多数疾病及临床表征,主要以IBM的个人电脑为程序开发工具。使用者可向电脑咨询下一步应作何种检验及测试,以最少的花费得到最多的信息。

  2010年秋,“伊莎贝尔保健系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保健医院联网使用,为医生提供可靠诊断和治疗建议,一些经验较少、临床实践不多的医生能从该系统获得更多帮助。

  2013年,电脑医生沃森登上医疗舞台,它既是癌症诊断专家,又是医疗服务利用情况管理的专业人士。从此,计算机辅助诊断翻开新的一页,正式迈入“沃森时代”。

  据市场研究公司Insight Research数据表明,未来美国卫生保健行业将会在信息产业投入690亿美元。英特尔和思爱普已经开始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具有竞争力的医用超级计算机。

  

  ●机器人医生沃森正改变整个医疗世界:

  2015年1月12日动脉网讯:沃森机器人医生是自2007年始,由IBM公司的DeepQA计划小组经过四年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以创始人托马斯?J?沃森的姓命名。

  2011年,沃森在美国一档老牌综艺节目“危机边缘”里打败最高奖金得主布拉德·鲁特尔和连胜纪录保持者肯·詹宁斯,从此名扬全国。聪明沃森,拥有理解自然语言和精确回答问题能力。因为沃森储存数百万的文档资料,包括字典、百科全书、新闻、文学以及知识库参考材料,硬件配置可以每秒处理500GB数据,相当于1秒阅读100万本书。沃森会进行系列计算,包括语法语义分析、对各个知识库进行搜索、提取备选答案、对备选答案证据的搜寻、对证据强度计算和综合等,对各种可能答案综合判断,并进行检测和量化评价。

  机器人医生沃森听得懂人类语言,可通过询问病人病征、病史,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自然语言的处理和分析技术,凭借从各个渠道搜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迅速给出诊断提示和治疗意见。据测算,沃森的诊断准确率达到73%。

  2011年,机器人沃森医生获得第一份工作,主要任务是帮助wellpoint负责复杂病例的护士完成工作,审查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医疗请求。以及后期在肿瘤临床试验中的应用。

  2014年,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与IBM合作打造“登月项目”,通过采用IBM沃森技术来消除癌症。安德森癌症中心是美国排名第一且被全球公认的最好的肿瘤医院,沃森认知计算系统驱动,帮助临床医生制定、观察和调整癌症患者的治疗方案,简化和标准化患者的病历、实验室数据和研究数据的收集、整合,然后进行深度分析。

  同时梅奥诊所(Mayo Clinic)通过IBM沃森进行快速、高效地给患者提供合适的临床诊断服务。纽约斯隆-凯特林医院、克利夫兰诊所和沃森有着业务合作。泰国康民国际医院采用IBM沃森认知计算在曼谷研究中心提高癌症治疗质量,在16个国家的机构进行病例评估。

  ●移动数字化时代的机器人能帮你看病:

  2013年03月29日央视网曾经报道:中国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在京开幕。全球最大医疗设备及IT供货商Carestream Health,Inc公司(简称锐珂)参展最新成果,带来精彩的医疗影像盛宴。锐珂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卓越性能和领先技术连续五年中标总后项目。

  锐珂机器人DRX-Revolution 移动式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首次亮相,蕴含众多领先科技:可升降伸缩式球管支架结构最大限度降低机身高度拓展前进视野;首创智能滤线器对准装置,最大限度消除散射线影响;一键式控制方式单手操作,轻松前后左右、上下移动旋转定位,DRX无线探测器彻底摆脱电缆羁绊,确保床旁摄影的安全性、舒适性。

  锐珂展示的DRX-Transportable系统和魔界DRX-Evolution 系统,是高端无线智能DR系统,实现数字化X线直接成像满足放射诊断需求。DR以无线平板探测器,既可线控常规固定位置摄影,又可无线摄影,克服传统设备死角多、摆位不灵活缺陷,避免搬动患者造成二次损伤;自动跟踪,提高检查摆位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适用通用移动改进套件,可即时传输影像,快速获得所需影像,以便制订诊断和治疗计划。

  锐珂专为部队基层医疗机构设计的桌面成像解决方——DIRECTVIEW Vita CR系统让人感受到科技的神奇魅力,重量只有36公斤,比很多桌面CR解决方案都要轻便。锐珂CARESTREAM DRYVIEW激光成像仪可提供508 dpi的分辨率,轻松应对各种医疗设备的打印需求,适合各种成像应用,包括计算机X线成像(CR)、数字X线成像(DR)、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层析X线成像(CT)、全景数字乳腺成像(FFDM)和超声成像等。激光成像质量是业内领先技术,而且成本低。对于军队野战医院来说,锐珂系统高性能和高质量的影像是理想的选择。

  

  ●韩国15年内要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2010年5月4 日人民日报讯:韩国自2005年10月推出66台智能型机器人“小秘”后,将其中64台家庭型和2台工作服务型机器人分别免费提供给普通家庭和邮局。2006年6月,根据用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推出更先进的机器人,并免费赠送给千户家庭试用。机器人能提供简单的健康服务,如测量血压、脉搏等,深受顾客喜爱。近几年来韩国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政府选中服务型领域机器人作为发展重点。2013年韩国机器人技术将位居世界第三,占全球机器人市场份额15%,出口200亿美元,并创造1万个就业机会。

  韩国政府计划15年内家家都有机器人。年底前将一种网络机器人投入批量生产,可以代替父母教孩子说英语、唱歌或者跳舞;可以像贴身保姆一样,照顾残疾人和老人的生活;可以做家务,不仅把饭菜摆上餐桌,饭后还负责擦桌子洗碗,并提醒何时服药等;可以胜任导购类工作,在公共场所巡逻,搜寻形迹可疑者,并将画面回传给控制中心。机器人成本约在1000美元至5000美元间,与一台大屏幕电视机相当。韩国人认为,在未来15年内每个家庭都将拥有一个智能机器人,就像现在几乎每个韩国家庭都拥有微波炉和洗碗机一样。

  

  ●世界最先进第三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2015年2月10 日长江商报讯:世界最先进的第三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日前从美国直接抵达湖北,同时在武汉同济、协和两家医院完成首秀,当天共成功完成5台手术。

  4只“手臂”灵活运动,好似章鱼,“手指”能根据手术需要改变操作方式,可360度旋转,能深入人体各部位,“眼睛”三维立体成像一览无遗,微细血管放大清晰可见。

  7日上午8时,记者走进武汉协和医院手术室,亲眼见证该院第一台“机器人手术”—胆囊切除术。躺在病床上的程女士今年41岁,腹部疼痛后检查,发现有胆囊结石,必须手术切除。麻醉后先在肚子打了5个1厘米大的小孔,缓慢注入二氧化碳,让腹部被气体“温柔”撑开,这样机器人操作空间大,医生视野清晰。院长王国斌在操控台前,将两只手指放入“指套”,站在手术台旁的机器人便伸手通过小孔进入体内,快速准确找到胆囊,在医生手遥感操作下,“机器手”一点点剥离粘连的组织,分离大血管、脏器后,边切除胆囊,边给伤口止血,手术切除时间不到半小时。

  同时在武汉同济医院,65岁方爹爹一个月前被确诊为前列腺癌,决定接受最先进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麻醉成功后,机器人就如电影《阿凡达》里的场景一样,专家操作机器人手臂就开始手术,1只手臂为专用摄像头,可三维成像,其余3只手臂可随意更换手术所需的“手指”。比如,镊子、电凝刀、分离器、超声刀等,仅用了80分钟,方爹爹的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几乎没有出血。

  二、机器人产业携手大健康 改变面临的老龄化窘况

  我国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人数下降,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护理的困境,意味着巨大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将成为机器人产业介入健康服务领域,提供了强劲的支撑市场。

  ●劳动人口连续3年下降人口红利消退:2015年1月22日21世纪网讯: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4年全年经济增速创下24年来新低的同时,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出现了连续第三年的下降。据统计,16-59岁的劳动年龄段人口在2014年减少了371万人,降幅超过了2013年。“人口红利”的消退也对经济产生了影响,被认为是经济减速的原因之一。

  人口红利是支撑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消退是近年来明显趋势。中国那种认为劳动力供给会源源不断的看法,现在已经改变,人们日益看到劳动力从过剩逐渐走向短缺风险。预示着中国未来将面临日本及一些欧洲国家出现的老龄化社会风险。

  ●养老机器人拯救加速进入老龄化中国: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在2013年至2021年“中国老年人口第一个成长高峰”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由2.02亿增长到2.58亿,占全国人口比例将由14.9%提高到17.9%。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与老年护理的需求,形成了“9073”现实问题,即老年人在家养老占90%;双特老人(特别贡献和特别困难老人)政府托底养老占7%;社会经营的老年公寓、家庭健康服务公司等仅占3%;每年亟需照顾护理的老人数量在增加,目前1500万,2020年达2500万, 2050年预计达4000万。特别是计划生育形成“人口断层”效应,未来每对夫妇将面对4个老人的日常照顾,其困难问题势必不堪重负,原来家庭养老模式岌岌可危。

  一项针对北京地区养老院调查表明,资源较好的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害怕医疗护理方面风险,养老院将重病老人、失去自理能力老人、失能失智老人拒之门外。最大瓶颈是专业护理人力资源缺乏,没有足够和专业人员照料,害怕意外,承担风险。

  现在养老护理员缺口,主要是由随丈夫进城务工的农村妇女弥补。部分养老院短期雇佣这些妇女,一常随打工丈夫流动,部分是老人自己雇佣保姆,大部分是农村的,干不长。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教授说:“目前护理人员结构看,以女性外来流动人口居多,这部分劳动力一旦有了孙辈或进入老年,通常会回归自己家庭,年轻女性又因为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愿意从事养老护理行业的不断下降。”

2023中国(广州)数字娱乐、KTV、酒吧、影院博览会

  ●机器人帮助腿脚不便的老人上下楼梯:2015年1月13日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讯:上海浦东新区金杨敬老院前身是陆家嘴街道敬老院,1997年浦东开发开放,从陆家嘴迁址灵山路一栋两层建筑内。这里没法改建装电梯,虽然两层楼,但老人上下楼不方便,尤其生病时候。晚上每区域值班人员少,2楼老人一旦需要紧急就诊,要找工作人员一起扶下楼,既花费精力还很危险。如今有了爬楼机器人,一位护工就能帮助老人轻松上下楼。

  锝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旭东,为护理员工培训来自德国的 S-max sella载人爬楼机器人的使用方法,操作好载人爬楼机器人,帮助老人上下楼梯,是敬老院员工技能考核一项重要指标。载人爬楼机器人外观与普通轮椅无异,只在座垫下方多了带有机械腿的爬楼组件,座背后安装了操作手柄。爬楼机的两条机械腿模拟人类拾级而上时腿部抬起、下落的动作。打开电源,调节速度,长按启动键,两条机械腿从爬楼组件中缓缓伸出,抬起然后攀至下一级台阶,带动机身向上或向下移动,然后自动收回,如此反复操作完成楼梯攀爬。

  金杨养老院使用载人爬楼机器人,显示了智能机器设备在养老护理中的巨大潜能,同时不能只估算中国社保养老金缺口,也要估算未来中国养老的护理劳动力缺口。

  ●好博特机器人福利院巡房成为新护工:2015年1月13日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讯:

  2012年圣丹斯独立电影节上,科幻影片《Robot and Frank》赢得艾尔弗雷德.斯隆特别奖,影片讲述一个发生在轻微失智老人与机器人间的故事。两年后名为“好博特”的机器人护工在昆山市玉山福利院上岗。这款家居巡视服务机器人,高40厘米,净重3公斤,由昆山瑞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机身内置烟雾传感器、煤气泄漏传感器、门磁、红外等传统安防系统,一旦设备报警,好博特便会主动拍照并通过彩信以及邮件方式向主人发送警报。机器人配备有低电量自动回充技术,低电量时,会自主回到充电座进行充电。

  老人跌倒传感器被称最大卖点,佩戴在老人身上,根据需要配多个,传感器信号和机器人相互联系,一旦信号传出被获取,就会通过短信向主人发出报警信号。从识别跌倒至发出警报有10秒钟间歇,判别是否真跌倒,是否可爬起。家属或工作人员能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设备远程操作机器人的摄像功能,了解情况并采取救援。

  玉山福利院原本由多名护理人员完成的巡房任务,被好博特取代,机器人每天自动穿梭在各楼层,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内通过电脑接收好博特传送的摄像画面,掌握老人作息情况。

  智能助行机器人,具有普通的电动轮椅车的代步功能,帮助老人起坐;若选择康复模式,座椅下方两段机械按摩臂会紧贴腿部上下运动,进行按摩刺激。毫无疑问,在我国这个老龄化大国里,养老机器人正在大规模崛起。

  

  三、机器人产业在我国现状 与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景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人数下降,老龄化的加速,中国的工业信息化和健康信息化领域的人工智能设备受到追捧,需求也不断在扩大,机器人产业万亿市场需要开发。

  ●我国制造装备机器人产业有万亿市场: 2014年9月19日《三联生活周刊》报道: 中国正在大踏步地跨入机器人产业。2014年最新估算出的“万亿市场”,是以机器人产业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的概数,参照硬指标来自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总销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到2020年,这个体系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3万亿元。

  我国机器人产业主要是分布在长三角的机器人国际巨头生产基地,珠三角异军突起的年轻机器人群落,国内唯一上市的是沈阳新松的老牌国产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

2023中国(广州)数字娱乐、KTV、酒吧、影院博览会

  ●我国机器人外企占中国市场70%份额:2015年-2月22 日中国工业报讯:中国企业在加速“机器换人”的时候,外资企业借助自身优势,迅速分切着机器人市场这块诱人蛋糕。

  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公司、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机器人,并称为机器人领域“四大家族”巨头,占据中国机器人产业70%以上市场份额,几乎垄断机器人制造、焊接等高端领域。现在ABB机器人,90%以上机器人型号和90%以上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机器人都实现本土化生产;日本安川电机和德国库卡机器人同样进一步扩张在中国的产能。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徐方说,中国的机器人市场从2010年前后启动,与日本相比启动慢了差不多30年,虽然中国的机器人市场起来了,但并没有给中国企业足够的成长时间。新松、广州数控等四大中国机器人厂商,仅占据中国市场5%的份额。外资厂商技术保持领先,且规模化生产,一直保持绝对成本优势,现阶段国内机器人主要技术瓶颈是核心技术与国际主要竞争对手间的差距,使得产品缺乏竞争力。

  ●广东东莞机器换人发展智能装备产业:2014年6月25日中新社讯:东莞市政府通过《关于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6年将力争全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20年力争全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实现翻一番,达到700亿元人民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体系,打造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和6—8个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省乃至中国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和智能制造示范城市。面对日趋激烈的产业、劳动力竞争格局,东莞市实施“机器换人”对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竞争格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康复机器人项目落扬州,常州机器人产值破270亿: 2014年8月11日扬州日报讯 :近日植物人康复机器人项目,继上海(扬州)国际医学园区签约后落户开发区。植物人康复机器人项目是由深圳汇丰嘉润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兴建,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注册资本2000万元,主要致力于植物人康复治疗智能系统的研发和开发区医疗智能产品的生产。植物人康复机器人是集软件智能管理系统、脑电波指示器系统、视觉影像智能系统、智能康复床、机械腿、机械臂、音乐智能治疗系统于一体,病人自身数据的显示能够有效帮助医生拟定治疗方案,并防止病人身体各机能的退化。

  2014年2月25 日工业机器人网讯:常州市在上海举行机器人产业推介会,为健康产业拓展,在更高层次上寻求更广泛的合作。机器人产业是常州市重点发展产业。武进国家高新区的机器人产业园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常州分所、中科院合肥智能所常州分所、沈阳计算机所常州分所、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等大院大所的科研优势,拥有铭赛机器人等龙头企业集聚的发展优势,拥有工业机器人、生活智能机器人、工业控制、自动化装备、柔性生产线等丰富完善的产品优势。2013年,常州市机器人产业产值突破270亿元。

  ●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在京成立:2015年01月28日科技日报讯: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的“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日前在京举行,该联盟将打造成一个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团队的协作平台,加速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的转化及融资平台。

  机器人革命重要特征和标志之一是智能机器人,智能化已成为新一代机器人的核心特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出台,智能机器人已成为当今前沿高技术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智能机器人正逐步成为制造业、国防军事、公共安全、航空航天、医疗康复、农业林业、教育娱乐等诸多领域中的高新技术装备。

  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速度慢、核心技术薄弱、市场份额和附加值较低,为了奋起直追,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出抱团发展、结盟而行的大趋势。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和特色,以机器人为载体,以联合创新为宗旨,突破地域、单位、领域、技术的界限,将创新、研发、成果转化、投融资等各方力量整合成一个高效务实的创新体系,形成一种科研、产业、资本深度合作、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的新型创新机制。

  ●深圳成立健康机器人产学研资产业联盟:2012年4月28日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消息:4月28日深圳市低成本健康产学研资联盟和深圳市机器人产学研资联盟揭牌仪式举行。深圳市两大联盟成立在深圳经济转型和民生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低成本健康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施的中科院全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的目标。在开发和产业化的过程中,该院组织国际化的人才和产业团队,联合产学研资的力量建设微创新体系,瞄准基层卫生机构和家庭个人的需求,坚持以降低全民医疗和健康成本为目标,集成先进信息、材料和生物技术等,开展了包括健康云平台、微流控海云工程、高端医学影像、手术机器人等尖端技术项目。低成本健康产业的创新和发展,紧扣高科技和民生,优化资源整合,努力拓展产业新路。

  【编后语】机器人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新兴产业,万亿机器人产业必将成为下一波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但无论世界最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还是沃森电脑医生,以及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毕竟是人类的助理角色,在我国发展机器人还需要走很长的路。或许人机协作才是发展的最终方向。作为全球第一大健康产业,年支出总额占世界GWP总额10%,201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接近5万亿元,占GDP总额8%,2023年有望突破20万亿元。万亿的机器人产业与万亿的大健康服务产业携手起来,提供的不单是产品,而是替代人类繁重的工作和健康服务系列问题的解决。同时创造出了更大的商机,印证了保罗?皮尔泽的预言,将是第五波经济浪潮。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2023中国(广州)数字娱乐、KTV、酒吧、影院博览会》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