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2016年1至9月全县经济发展情况
1-9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6亿元,同比增长17.81%
1-9月,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60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81%,完成全年计划的89.94%。
一、投资运行的特点
从施工项目看:1-9月,全县施工项目114个,同比减少35个;其中,新开工97个,同比增加16个;5000万元以下项目89个,同比增加31个。
从三次产业看:1-9月,全县第一产业投资23690万元,同比增长115.01%;第二产业投资23230万元,同比下降9.24%,其中:工业投资22065万元,同比下降11.9%;第三产业投资99686万元,同比增长13.51%。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6.15:15.84:68.01。
从投资类型看:1-9月,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22016万元,同比增长38.6%;民间投资24590万元,同比下降32.45%。
二、建议措施
(一)延续7月份以来全县大抓项目建设,促固定资产持续提升的好做法、好措施,继续抓好项目的前期、招投标、开工和后续报批等项目建设关键环节,继续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促使更多的建设项目开工,力争形成更多的固定资产实物量,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必须加强充实项目储备工作,确保我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持续推进。“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报批一批、储备一批”,是项目建设的主链条,必须环环相扣,不能断链,才能确保项目建设不断向前迈进。要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这个核心。特别是高度重视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以重大项目策划、开发、储备这条主线,做实做好项目的争取、落地和前期工作,对在建重点项目制定项目开工完成时间表和工期倒排制,抢抓进度,确保尽可能多的形成工程实物量。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三)凡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加大和县统计部门的主动沟通和衔接,特别是县发改局审批和管辖以外的项目,无论是项目从什么地方来的,凡完成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的,必须在三天内到统计局办理备案入库手续,使项目建设及时纳入统计平台之内。
1-9月工业生产情况简析
1-9月,工业企业实现现价产值32570万元,同比增长379.52%,实现工业增加值9706.27万元,同比增长188.38 %。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9974.9万元,同比增长489.94 %,实现增加值8668.23万元,同比增长201.76%;规下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595.1万元,同比增长201.76%,实现增加值1038.04万元,同比增长110.44%。
主要产品产量:完成发电量10187万度,同比增长14.08%;生产矿泉水17579吨,增长9.02倍;生产酸奶217吨,增长28.55倍。
产销衔接不畅。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5039.6万元,增长232.36%,产销率70.99%,同比下降31.44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除国有经济下降外,其他经济类型呈增长态势。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667.1万元,同比下降13.2%;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8307.8万元,同比增长574.3%;私营企业完成增加值2130.1万元,同比增长175.02%;个体企业完成增加值465万元,同比增长0.49%。
1-9月畜牧业平稳增长
1-9月全县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和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科技创新与畜牧业产品提质增效工程实施,使全县畜牧业生产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一、畜牧业生产情况
1-9月,实现农牧业总产值30632.07万元,同比增长0.73%。存栏各类牲畜83.00万头(只),同比下降1.14%;育活仔畜30.66万头(只),仔畜成活率96.29%,同比提高1.48个百分点;成畜死亡1.09万头只,死亡率1.54%,同比增长0.01个百分点;出栏牲畜18.83万头只,出栏率26.53 %,同比增长0.55个百分点。奶类产量19379.29吨,同比下降1.54%;肉类总产量9097.05吨,同比增长116.63%。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仍是制约全县畜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瓶颈。 二是畜牧业合作社起步低、规模小、管理手段滞后,特别是产业化发展的程度很低,规模化经营、工厂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营销仍未能落实。合作社未起到聚集、提效、幅射和带动作用,仍在低水平徘徊。 三是生态畜牧业后续产业培育困难。一方面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畜产品附加值提升慢,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产业扶持政策,牧民转产转业难度较大,增收渠道单一,牧民群众尚未真正摆脱数量型畜牧业的局面,致使减畜难度大,草畜矛盾仍然成为良好生态建设制约因素。 四是畜牧业生产科学技术普及率低。县级畜牧科技机构缩减、有的合并,科技人员流失,断层严重,部分县科技机构、行政人员多于技术人员。全县乡(镇)科技机构有名无实,有的形同虚设,科技人员成了乡(镇)政府的“万能干部”。同时科技经费、投入不足,新的技术推广力度不大。
三、对策建议
一是紧紧抓住今年风调雨顺的畜牧业生产形势,强化四季度畜牧业关键生产要素落实,加大牛羊等畜产品出栏上市,确保牧业产品增产、增值、增效。全县要加大对各类合作社产业化因素的注入,不断加大牧产品一次、二次、三次生产加工,提升附加值,延长产业链,达到增收、增效的目标,使它更好的支撑出牧民增收的基础。 二是准确把握国家和省上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的重大政策和项目投资导向,重点抓好退牧还草、园区建设、生态畜牧业、畜棚温棚建设、畜禽规模化养殖小区、饲草良种基地,不断提升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的基础。 三是继续提高生态畜牧业组织化程度。按照规模化经营、工厂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营销、产业化发展要素,强化对全县已注册合作社的转型升级,通过产业化提升畜产品的附加值,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四是加大科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大畜牧业科技培训力度。根据目前全县科技推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县乡政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机构建设、配齐基本的科技服务人员,给足科技经费,加大实用科技技术推广支出。 五是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畜牧业现代化进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以全面深化牧区改革为突破口、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着力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总抓手,加快高原特色畜牧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全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加牧民收入。 六是努力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名牌产品。充分利用我县特色资源,以高原牦牛肉、优质羊肉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培育绿色名牌产品,提高我县畜牧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供给率。
1-9月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2%
据全县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资料显示,1-9月,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2.76元,增长9.2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208.36元,增长5.93%。
一、全体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1-9月,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9112.76元,同比增长 9.22%。其中:工资性收入2661.71元,增长13.04%;经营净收入4562.32元,增长7.28 %;财产净收入540.41元,增长34.7%;转移性净收入1348.32元,增长0.97%。
在居民收入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68.18元,同比增长9.02%。其中:工资性收入8233.68元,增长16.85%;经营性收入7776.55元,增长4.13%;财产净收入1212.45元,增长81.63%;转移净收入1945.50元,下降18.96%。
在居民收入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44.07元,同比增长8.81%。其中:工资性收入795.03元,下降0.43%;经营性收入3485.52元,增长9.40%;财产净收入315.27元,下降0.79%;转移性收入1148.26元,增长16.94%。
二、全体居民消费稳步增长
1-9月,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208.36元,同比增长7.71%。其中:人均食品烟酒支出1983.42元,增长12.6%;人均衣着支出727.71元,增长24.17 %;人均居住支出1065.09元,增长3.46%;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211.44元,增长14.31%;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1025.12元,下降14.83%;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406.38元,增长42.46%;人均医疗保健支出720.68元,下降3.14%;人均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68.52元,下降3.68%。
在居民消费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942.75元,同比增7.72%。其中:人均食品烟酒支出2588.01元,增长20.17%;人均衣着支出994.93元,增长20.6%;人均居住支出2584.47元,增长6.43%;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448.71元,增长10.24%;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1186.71元,26.30 %;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576.10元,增长10.06%;人均医疗保健支出461.64元,下降42.34%;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102.19元,下降54.42%。
在居民消费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92.31元,同比增长4.77 %。其中:人均食品烟酒支出1780.88元,增长9.16%;人均衣着支出638.19元,增长27.62 %;人均居住支出556.085元,下降1.67 %;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31.96元,增长18.54%;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970.98元,下降24.79 %;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349.56元,增长69.46%;人均医疗保健支出807.46元,增11.33%;人均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57.24元,增长180.97%。
三、居民收入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农村,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为13424.11元。因此,提高居民收入的重点仍然在农村。
(二)转移性净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较低。转移性净收入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0.97%。
四、增加居民收入建议
(一)提高牧区居民收入。一是继续加大对畜牧业生产的投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三是建立和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
(二)努力提高全体居民经营性收入,而重点仍然在农村。一是增加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政府应加大减税力度,鼓励个人创业,要继续做好就业工作,广辟就业门路,尤其要进一步做好低收入居民家庭的就业;二是在抓好第一产业的同时,继续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不断改善牧区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的经营环境,使从事加工业、批零贸易业和餐饮业的牧区居民不断增多,带动从事二、三产业的牧区居民增收。
(三)由于我县经济不发达,城乡居民收入较低。因此,在继续保持其他三项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着力增强居民投资理财理念,增加居民财产净收入。
1-9月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1-9月,河南县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良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058.7万元,同比增长12.52%。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分城乡看:乡村市场快于城镇市场,但城镇消费市场仍是主力。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75.8万元,同比增长11.56 %;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2.8万元,同比增长26.31%。
(二)分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1182.6万元,同比增长12.97%;商品零售6876.1万元,同比增长12.44%。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我县消费市场和其它经济发展一样,处于消费过渡转型期。传统消费热点对社会消费品市场的拉动作用在持续减弱,消费热点已呈现出向结构转型和升级类的服务性消费领域转变。 二是农村消费总体水平较低,市场受限。我县牧区居住分散、受道路和物货供给等外部因素制约,消费规模较小及农村市场缺乏有效商品监管措施,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农村居民收入低于城镇居民,这些都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 三是网络购物对实体店带来较大冲击。作为传统销售模式的实体商贸企业,在商品价格趋高情况下,长期采用的打折促销手段已缺乏新意,促销力度明显减弱,而网络购物凭借低折扣价格、便利的浏览购物方式、快捷的配送等优势,销售能力逐步增强,销售范围不断扩大,对实体店带来了明显冲击。 四是政府出台刺激商品消费政策的力度减低。近年来,随着刺激经济增长措施的弱化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大规模直接补贴消费的政策相对减少,消费品市场短期不受外部因素拉动和拉动增长显得乏力。
三、对策建议
一是大力培养限上商贸企业力度,不断引领全县三产健康发展。积极培育和引导我县有一定规模和有实力的商贸公司,餐饮业主做大做强的发展规模,以其为龙头,带动全县商贸、物流、餐饮业、旅游业等三产的快速发展。 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努力缩小城乡差别,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 三是大力发展本地电子商务,拓展新型消费模式。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发布各种产品和服务信息,提升知名度,吸引消费者进行购买或消费,扩大销售。 四是着力培育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积极完善住房、汽车、休闲旅游等消费市场,发展绿色消费、环保消费等新理念产品,拓展外来消费市场,丰富消费市场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外来消费,拉动本地消费品市场发展。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意愿。五是加大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市场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不法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和维护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安全消费。
1-9月经济运行分析
1-9月份,我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几项主要经济指标,从下半年开始逐步回升。工业生产高速增长,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金融支撑经济发展的牵引效益显现,物价基本稳定,牧民收入稳步增长,基本实现“十三五”开局之年稳中求进的目标。经州统计局核定,1-9月,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2796.1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12.5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1227.40万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完成31132.32万元,同比增长30.70%;第三产业完成20436.40万元,同比增长1.8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34.33:33.91:31.76调整为29.16:42.77:28.07。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从生产形势看,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工业生产高速增长。
1、畜牧业生产。1-9月,实现农牧业总产值30632.07万元,同比增长0.73%。存栏各类牲畜83.00万头(只),同比下降1.14%;育活仔畜30.66万头(只),仔畜成活率96.29%,同比提高1.48个百分点;成畜死亡1.09万头只,死亡率1.54%,同比增长0.01个百分点;出栏牲畜18.83万头只,出栏率26.53 %,同比增长0.55个百分点。奶类产量19379.29吨,同比下降1.54%;肉类总产量9097.05吨,同比增长116.63%。
2.工业生产。1-9月,工业企业实现现价产值32570万元,同比增长379.52%,实现工业增加值9706.27万元,同比增长188.38 %。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9974.9万元,同比增长489.94 %,实现增加值8668.23万元,同比增长201.76%;规下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595.1万元,同比增长201.76%,实现增加值1038.04万元,同比增长110.44%。
主要产品产量:完成发电量10187万度,同比增长14.08%;生产矿泉水17579吨,增长9.02倍;生产酸奶217吨,增长28.55倍。
产销衔接不畅。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5039.6万元,增长232.36%,产销率70.99%,同比下降31.44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除国有经济下降外,其他经济类型呈增长态势。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667.1万元,同比下降13.2%;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8307.8万元,同比增长574.3%;私营企业完成增加值2130.1万元,同比增长175.02%;个体企业完成增加值465万元,同比增长0.49%。
(二)从需求方面看,投资回升,消费运行总体平稳
1-9月,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60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81%,完成全年计划的89.94%。
1、投资运行的特点
从施工项目看:1-9月,全县施工项目114个,同比减少35个;其中,新开工97个,同比增加16个;5000万元以下项目89个,同比增加3个。
从三次产业看:1-9月,全县第一产业投资23690万元,同比增长115.01%;第二产业投资23230万元,同比下降9.24%,其中:工业投资22065万元,同比下降11.9%;第三产业投资99686万元,同比增长13.51%。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6.15:15.84:68.01。
从投资类型看:1-9月,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22016万元,同比增长38.6%;民间投资24590万元,同比下降32.45%。
2.消费市场平稳运行。1-9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58.7万元,同比增长12.52%。分城乡看:乡村市场快于城镇市场,但城镇消费市场仍是主力。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75.8万元,同比增长11.56 %;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2.8万元,同比增长26.31%。分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1182.6万元,同比增长12.97%;商品零售6876.1万元,同比增长12.44%。
(三)从经济运行环境看,金融秩序井然,运行形势良好。1-9月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6.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16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单位存款11.98亿元,同比增长19.99%;储蓄存款4.31亿元,同比增长36.6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5.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36亿元,同比增长6.49%。
(四)从经济运行质量看,财政收入增速较快。
1-9月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92万元,同比增长13.92 %。其中:增值税100万元,同比增长233.33%;营业税完成2729万元,同比增长14.38%;企业所得税完成334万元,下降11.64 %。
1-9月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0557万元,同比增长4.7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466万元,增长25.71%;教育支出6067万元,下降49.94%;医疗卫生支出5708万元,增长32.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706万元,下降22.15 %;农林水事务支出34338万元,增长42.62%。
(五)居民收入稳步增加。1-9月,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3元,同比增长9.2 %,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44元,同比增长8.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68元,同比增长9.0%。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44.07元,同比增长8.81%。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92.31元,同比增长4.7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942.75元,同比增长7.72%。
二、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畜牧业生产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一是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仍是制约全县畜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瓶颈”。 二是畜牧业合作社起步低、规模小、管理手段滞后,特别是产业化发展的程度很低,规模化经营、工厂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营销仍未能落实。合作社未起到聚集、提效、幅射和带动作用,仍在低水平徘徊。 三是生态畜牧业后续产业培育困难。一方面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畜产品附加值提升慢,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产业扶持政策,牧民转产转业难度较大,增收渠道单一,牧民群众尚未真正摆脱数量型畜牧业的局面,致使减畜难度大,草畜矛盾仍然成为良好生态建设制约因素。 四是畜牧业生产科技普及率低。县级畜牧科技机构缩减、有的合并,科技人员流失,断层严重,部分县科技机构、行政人员多于技术人员。全县乡(镇)科技机构有名无实,有的形同虚设,科技人员成了乡(镇)政府的“万能干部”。同时科技经费、投入不足,新的技术推广力度不大。
(二)工业结构单一,对全县经济发展推动始终徘徊不前。 一是我县工业仍然以水电、矿泉水、肉食品为主的行业支撑着全县工业局面,近几年没有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合河南实际情况的新的工业企业。 二是工业产销衔接不畅。1-9月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5039.6万元,增长232.36%,产销率70.99%,同比下降31.4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聚能活力源饮料公司扩大产能备货,产品库存较大。
(三)消费转型期市场缺乏新的消费热点,消费市场低位运行。 一是目前我县消费市场和其它经济发展一样,处于消费过渡转型期。传统消费热点对社会消费品市场的拉动作用在持续减弱,消费热点已呈现出向结构转型和升级类的服务性消费领域转变。 二是农村消费总体水平较低,市场受限。我县牧区居住分散、受道路和物货供给等外部因素制约,消费规模较小及农村市场缺乏有效商品监管措施,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农村居民收入低于城镇居民,这些都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 三是网络购物对实体店带来较大冲击。作为传统销售模式的实体商贸企业,在商品价格趋高情况下,长期采用的打折促销手段已缺乏新意,促销力度明显减弱,而网络购物凭借低折扣价格、便利的浏览购物方式、快捷的配送等优势,销售能力逐步增强,销售范围不断扩大,对实体店带来了明显冲击。 四是政府出台刺激商品消费政策的力度减低。近年来,随着刺激经济增长措施的弱化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大规模直接补贴消费的政策相对减少,消费品市场短期不受外部因素拉动和拉动增长显得乏力。
三、对策及建议
从目前经济运行来分析,全县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畜牧业生产形势较好,其它经济指标回升,经济运行情况总体向好。为确保第四季度开始各项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全面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建议抓好:
(一)继续加大畜牧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高生态畜牧业组织化程度。 一是紧紧抓住今年风调雨顺的畜牧业生产形势,强化四季度畜牧业关键生产要素落实,加大牛羊等畜产品出栏上市,确保牧业产品增产、增值、增效。全县要加大对各类合作社产业化因素的注入,不断加大牧产品一次、二次、三次生产加工,提升附加值,延长产业链,达到增收、增效的目标,使它更好的支撑出牧民增收的基础。 二是准确把握国家和省上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的重大政策和项目投资导向,重点抓好退牧还草、园区建设、生态畜牧业、畜棚温棚建设、畜禽规模化养殖小区、饲草良种基地,不断提升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的基础。 三是继续提高生态畜牧业组织化程度。按照规模化经营、工厂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营销、产业化发展要素,强化对全县已注册合作社的转型升级,通过产业化提升畜产品的附加值,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四是加大科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大畜牧业科技培训力度。根据目前全县科技推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县乡政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机构建设、配齐基本的科技服务人员,给足科技经费,加大实用科技技术推广支出。 五是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畜牧业现代化进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以全面深化牧区改革为突破口、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着力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总抓手,加快高原特色畜牧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全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加牧民收入。 六是努力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名牌产品。充分利用我县特色资源,以高原牦牛肉、优质羊肉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培育绿色名牌产品,提高我县畜牧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供给率。
(二)强化工业经济增长拉动力。加大对全县规下不同性质企业扶持力度,特别是园区内已建成的企业,督促其尽快开工生产,以确保全县工业企业持续发展。同时加大牛羊屠宰加工和饮料制造企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工业年产值,为全县经济发挥做出贡献。
(三)必须加强充实项目储备工作,确保我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持续推进。“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报批一批、储备一批”,是项目建设的主链条,必须环环相扣,不能断链,才能确保项目建设不断向前迈进。要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这个核心。特别是高度重视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以重大项目策划、开发、储备这条主线,做实做好项目的争取、落地和前期工作,对在建重点项目制定项目开工完成时间表和工期倒排制,抢抓进度,确保尽可能多的形成工程实物量。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四)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大力培养限上商贸企业力度,不断引领全县三产健康发展。积极培育和引导我县有一定规模和有实力的商贸公司,餐饮业主做大做强的发展规模,以其为龙头,带动全县商贸、物流、餐饮业、旅游业等三产的快速发展。 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努力缩小城乡差别,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 三是大力发展本地电子商务,拓展新型消费模式。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发布各种产品和服务信息,提升知名度,吸引消费者进行购买或消费,扩大销售。 四是着力培育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积极完善住房、汽车、休闲旅游等消费市场,发展绿色消费、环保消费等新理念产品,拓展外来消费市场,丰富消费市场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外来消费,拉动本地消费品市场发展。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意愿。 五是加大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市场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不法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和维护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安全消费。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畜牧养殖棚//蘑菇棚专用13丝PEP黑白膜PEP利得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