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越节的次日,以色列从哪起行

逾越节的次日,以色列从哪起行

夷山 2025-10-30 数码 9 次浏览 0个评论

#救主耶稣受难圣周的第二日,礼拜一,权柄日。因为耶稣在这一天特别彰显他的权能。

~~经文:太21:23-27;可11:27-33;路20:1-8

  1、耶稣咒诅无花果树和洁净圣殿

  2、橄榄山 ——耶稣诅咒无花果树

  经文:太21:18-19; 可11:12-14

  3、耶路撒冷 耶稣第二次洁净圣殿

逾越节的次日,以色列从哪起行

  经文:太21:12-17; 可11:15-19; 路19:45-48

  主耶稣通过洁净圣殿、医治圣殿中的病人、咒诅无花果树、责备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彰显出他的权柄,因此这一天又称为“权柄日”。耶稣在这一天所做的事情对我们有着许多的提醒,从耶稣“洁净圣殿”这件事情,共同预备我们的内心,除去我们心中的“牛羊鸽子”,迎接主耶稣的受难和复活。

  ~默想~马太福音21:12-32

  一、洁净圣殿(二十一12~17)

  这件事发生于耶路撒冷圣殿的外院,这是一处开放给外邦人敬拜的地方。在外院里通常有两种交易进行──兑换银钱和买卖祭牲。犹太人的圣殿税须用指定的钱币缴付,所以外来的朝圣者必须兑换合适的银币;同时,朝圣者不可能从远方携来祭牲献祭,所以外院里便设有贩卖牛、羊、鸽子等祭牲的地方。

  虽然设置买卖的原意是要为朝圣者提供方便,本身并没有不妥之处,但在圣殿里进行交易,却会破坏圣殿的神圣庄严气氛,也会妨碍人敬拜神。此外,商人们还会趁此机会,以欺骗的手段诈取朝圣者的金钱。因此,耶稣对这些错误的表现,提出了强烈的指控。

  耶稣所说的责备的话,是取材自旧约两卷先知书:上半句“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是引自以赛亚书,而下半句“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则引自耶利米书;总意是慨叹圣殿的正常用途已不能发挥,反而变成了罪恶充斥的地方。

  瘸子、瞎子对耶稣的倚靠,小孩子对他的称颂,与圣殿里有权势的人之反应截然不同。耶稣引用了诗篇的话来替小孩子辩护,表明神悦纳心灵纯洁的人的赞美。“伯大尼”是在橄榄山东侧的村庄,耶稣留在耶路撒冷的那段时间,可能都是住在那地方。

  洁净圣殿的行动,表明神不容许祂的殿沾染任何污秽。我们信徒的身体就是神的殿,有圣灵居住在其中,所以我们也不能容让罪恶占据我们的生命。我们要靠着主,彻底对付那些缠累我们的罪,因为惟有这样,神才可以在我们的生命中作王。

  #祈祷:求主洁净我的生命,并且在我的生命中作王,管理我的一切。

  二、咒诅无花果树(二十一18~22)

  无花果树一年结果两次,第一次在六月,另一次则在九月;这种植物通常在未生叶子之前,必先有一些果子结出来。这一棵被耶稣咒诅的无花果树,是在结果子的季节(犹太人的逾越节是在每年的四月)长满了茂密的叶子,但其上却没有结出果子,这种不正常的情况,正显示出这植物本身的病态。

  耶稣再次把握机会教导门徒信心的功课,指出凭着坚定不移的信心而发出的祈祷,必蒙天父垂听;然而,这并非表示不论我们自己喜欢什么,只要相信可以得着,天父便一定要赐给我们。若果我们参看耶稣在其他场合谈论祷告的经文,我们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祂所说的信心与祷告的关系。其实,真正的信靠神,必须包括认识和愿意顺服祂的旨意这两个重要的因素,在这基础下向神祈祷,祂必然为我们成就。

  耶稣也许还要藉这行动来提出另一项严厉的警告。在旧约圣经里,以色列人常被先知们喻作无花果树。耶稣在此指摘犹太选民,他们虽然拥有壮丽巍峨的圣殿,以及繁复的圣礼,但若他们失去了对神敬虔的心,就会好像那只有繁茂叶子而没有果实的无花果树一样,结果必定难逃神公义的惩罚。

  今天我们的信仰生活,有没有落在昔日犹太人的可怜景况中?若果我们的内心已与神疏远,失去对祂的真诚,那么,即使我们依然维持一些外表的宗教活动,祂也不会感到满足。把信仰与生活打成一片,这才是基督徒应有的表现。

  #祈祷:求主赐我力量,在生活中活出我的信仰。

  三、质询权柄(二十一23~32)

  .权柄的来源(23~27)

  耶稣在耶路撒冷的这段时间,晚上是在伯大尼住宿,而日间就在圣殿的四周教训人。“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都是犹太公会的成员,这公会的职权类似今日的最高法院。他们向耶稣质询,是谁授权祂在圣殿里作出一连串的行动,包括赶出作买卖的人,医治病者和教训百姓。

逾越节的次日,以色列从哪起行

  耶稣明知无论自己怎样解释,他们总是不会接受的,因为他们根本不是为着寻求答案而来,乃是存着不信和敌对的心而来,为要寻找控诉祂的把柄。耶稣的反问使他们不知如何回答,因为承认约翰便等于要承认他为耶稣所作的见证,也就是承认耶稣的权柄从神而来;但不承认约翰是先知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律法规定假先知要被石头打死,而不承认真先知也要同样治罪。他们既不敢回答耶稣的反问,故他们的问题也得不着答案。

  .两个儿子的比喻(28~32)

  耶稣用这比喻来指摘犹太人的不信和悖逆。比喻中的“小儿子”是指犹太人的宗教领袖,他们只在口头上答应遵行神的旨意,却没有以实际的行动(接受施洗约翰所传的信息)来表明对神真正的顺服。“大儿子”乃指税吏和娼妓,他们虽然一向行得不好,但当他们听闻约翰的信息时,他们便懊悔自己所犯的罪,并且悔改归向神,他们比那些只在表面顺服神的宗教领袖们先进天国是必然的,因为约翰早已向他们说明天国的王所要求的,是要结出与悔改的心相称的果子。

  今天,神同样要求我们对祂有真正的顺服。我们必须小心,不要重蹈犹太领袖们的覆辙。

  #祈祷:主啊,我愿做个从心里顺服你的旨意、有美好生活见证的信徒。

~~以上摘录于《新旧约辅读》

  主耶稣通过洁净圣殿、医治圣殿中的病人、咒诅无花果树、责备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彰显出他的权柄,因此这一天又称为“权柄日”。

  我们拥有越来越多,但是却没有办法制服自己,我们为了自己的需要,失去信仰,利用信仰。

谁的权柄能够斥责这些?

谁的权柄能够改变这些?

谁的权柄能够审判这些?

唯有基督,显明世界和世人,活在罪中。

唯有基督,在上帝的位份上,审判世界。

唯有基督,让我们看见我们需要拯救和医治!

  #分享赞美诗228首:《求主洁净我心歌》

  

  第228首 求主洁净我心歌**

  经文:“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箴4:23)。

  这首诗的歌词与曲调都是天津陈克威牧师所写。

  陈克威生于l927年,河北省唐山市人。他自幼就信主。他的父亲在他五岁时便被主接去,母亲带着四个孩子艰难地生活,但她常告诉孩子们:“神是眷顾孤儿和寡母的神。”他们每主日都去礼拜,每天临睡前全家在一起祷告,生活中遇到难处时更向神恳求,因此陈克威从小就学习全心依靠神。

  1946年,他在北平中学进修班高中毕业,1949年4月献身,同年秋季,进天津圣经神学院学习,两年后毕业,任唐山市林西循道公会传道。1953年至天津东马路循道公会任传道。1958年以后,教会合并,他去工厂,成了一名塑料厂工人。1979年圣诞节前夕,天津教会恢复聚会.他与许多弟兄姊妹一样流着感谢的泪水进入圣殿。在天津原有的传道人中,他是最年青的一位。从那时起,他一面在工厂里当维修钳工,一面在滨江道堂参加教会事工并证道。l984年他从工厂退休,专心事奉,现任天津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副总干事。 1989年被按立为牧师。

  陈克威从小喜欢唱歌,在中学和神学院里学了一点乐理。担任传道以后,他感到经文短歌能帮助信徒背诵经文,因此曾在50年代谱写几首曲子,教信徒唱。有一首还在《圣光》刊物上发表。l981年他在《天风》上看到征集圣诗创作的启事,心情很激动,决心试作应征,并藉祷告将这件事交给神,寻求神的启示和亮光。

  陈克威谈到他写这首诗的主导思想时,有这样一段话:“十年浩劫后,教会能重新恢复聚会,实在是全能的神奇妙的作为,是主的厚恩大爱。看到父老弟兄姊妹在主内彼此团契,合而为一,用虔诚的心共同敬拜事奉神的光景;看到爱我们到底的主把得救的人数常常加给教会,我们的心真是满了赞美。回想自己从幼年到现在,从主蒙受了多少恩惠,但自己所表现的却与所蒙的恩极不相称,真是愧对主恩。几十年的岁月一晃虽即逝,深愿在余下的年日里作一个多结果子的枝子,将来见祂时不至惭愧。求主洁我、炼我、用我,保守、引导我,直到见主的那天。”

  这首诗的主题来自两处圣经: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

  “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那召你们的本是信实的,他必成就这事。” (帖前5:23—24)

  作者认为:我们的心就是主的圣殿,主向我们所要的是一颗洁净的、虔诚的、为他而活的心。因此在歌词中用了“洁净我心”,“常想主言”,“儆醒祈祷”等词句。要洁净内心,重要 的是依靠保守我们的主,因为他是生命的源头、力量的源泉,人若离开主,自己将一无所成。为此,每一节中都反复使用“求主洁净我心”、“主必保守导引”这两句词。洁净內心的人必然伴随着美好的行为表现,这个见证有时比口讲救恩更为有力,使人感动。因此诗中也特别引用了“在世作光作盐”、“终身荣神益人”等句。

  这首诗是一首在神面前表达心愿的祈求。曲调平和单纯,能唱出恳求保守导引内心的深情,特别是副歌的主旋律进行,从下行的(略)开始,跳高八度,全诗结束于高音(略),使人对前面的路程充满信心,等候仰望见主面的那天。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逾越节的次日,以色列从哪起行》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