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杭州有名的中医馆,大伙一定会提起胡庆余堂、方回春堂等等。
不过,很多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在中山中路的一处深巷——东平巷之中,曾经出过一位有名的女中医——裘笑梅。
曾经有报道写过,在那个医疗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她用一招“指脉”神技,可以通过按孕妇的手指,来准确预测临盆时间。
走进200来米长的小巷之中,不久就能看到“渤海医庐”四个字,就是在这里,裘笑梅接待过无数病人。
裘笑梅的儿子王金生,也是杭州有名的中医,他曾在对妈妈的回忆里提到,他的母亲是23岁就开始行医了,那时候是1935年。
23岁,差不多也就是现在苦哈哈的医学生们本科毕业的年纪。不过对于体弱多病,中学毕业就没能再考大学的裘笑梅来说,能成为一个女医生,全靠自己的信念。
18岁时,裘笑梅的父亲带着一直流鼻血不止的裘笑梅到一名僧医清华师傅那里看病。清华师傅高超的医技,令裘笑梅萌生了成为一个医生的想法。
不过,大师常常都有怪脾气,这位清华师傅也不例外。裘笑梅去拜师,清华师傅还给她设了两个关卡。头一回,清华师傅扔给她四本书,一言不发就走了。
大师大约是要看看,裘笑梅是否够勤奋,是否有决心。三个月后,他亲自上门来考裘笑梅,结果,四本书中的内容,裘笑梅都对答如流。这就过了清华师傅的第一关。
第二关,清华师傅要测她是否有魄力够胆识,于是和裘笑梅下一盘棋,才落三子,裘笑梅就要去将老僧的军。清华师傅颇为满意。
过了这两关,裘笑梅才算真正拜了清华师傅为师,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学医生涯。
当然,民国年间,要做医生,已经不是拜了师就够的。要行医,也得有证儿。
1935年,裘笑梅一级级考上去,都考了第一名,最后一轮省里的考试,裘笑梅经验不足考了个第二,但不管怎样,她成为杭州第一位持有中医证书和行医执照的女中医师。
裘笑梅挂牌行医之初,有位绸缎庄老板请她上门看病。绸缎庄老板也是大户人家,对医生要求颇高——医术要好,谈风、笔风、衣风也要好。结果,他们对裘笑梅很是满意,绸缎庄老板对年纪轻轻的裘笑梅也很是佩服,给她做了不少宣传,杭州城里就都知道出了个裘笑梅女医师。
但成为一代有名的女中医,最终靠的还是实力和医者仁心。
裘笑梅曾说,做一个医生,要无限忠诚于病人的健康,视人之病犹己之病。
从医数十年,她言行如一。
曾经有个女病人,来例假的时候在雨里跑,被她父亲训斥后,一时气郁于心,得了闭经病。在别处治疗个把月,花了不少钱,病却不见好。抬到裘笑梅家时,已经神志不清,口吐白沫,气息奄奄了。
裘笑梅家人担心病人随时会死在他们家里,这样重危的病人,完全可以送去医院抢救。
但裘笑梅医者仁心,认为贻误时间无异于断送病人性命,作为一个医生,只有尽心竭力救治的责任,断无犹豫推诿的借口。
她对症下药,嘱咐家属当晚煎服。第二天,病人就来月经了。见有转机,她如释重负,增删药方。
病人吃了两帖后,终于神志清醒,转危为安。
裘笑梅极重医生的责任、道义与名誉。晚年病重临终前,仍然想着给病人治病开药。
想来以她的资历和地位,如果对财富有多的追求,也不是不能实现的,但裘笑梅偏偏不重名利,又过得清简。
她参与研发的保灵孕宝,畅销至今。但据她儿子所说,药方都是裘笑梅无偿贡献给药厂的。裘笑梅一心想的是,如何尽快把要研制出来,造福病人,方便病人。
东平巷的这一处房子,是1937年造的,到后来真的是名副其实的老房子了,但她也就这样简简单单住了一辈子。
而辛苦一生积攒下来的20多万元,她则用来成立“裘笑梅中医妇科发展基金”,鼓励后人传承中医药事业。
撰文 CWM 078
本文由杭州佬儿原创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2010版西游记如来佛祖扮演者》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