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什么心理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什么心理

天莹白 2025-09-08 数码 2 次浏览 0个评论

  很多人没当老板之前都想当老板,当了老板才发现老板也有老板的不容易。在企业家商学院看来,想做老板,必须先做好过这十大酷刑关的准备。

  1、抉择之痛苦

  企业到底要不要发展壮大?如果企业需要进一步发展,是自己来做还是请职业经理人,又面临着处理老板与职业经理人间的种种矛盾;矛盾发生时,职业经理人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了,但是老板却还得捡起烂摊子,像黄宏生和陆强华事件给老板留下来的将是很大的阴影。

  2、风险之痛苦

  企业越大,犯错误的风险越大。现在,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老板是依靠中国改革开放的机遇而成功的。

  老板成功了,那就肯定有其成功之处。比如:有的人勤奋,有的人聪明……但他们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修养的短板,包括知识修养和境界修养。很多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做法合不合适或正不正确。甚至触碰了法律,最后的法律后果还得老板自己承担。

  

  3、亲情之痛苦

  在这样的位置上,老板的付出比一般人多很多。算算老板的工作时间,早上八点钟到办公室,中午开会或者陪人吃饭,下午接待各种各样的人,晚上还要应酬,比普通的三陪还要痛苦。

  等到回家的时候,小孩睡了,太太也睡了,老板与太太双方的角色就像两种职业,一个是职业老板,一个是职业家庭主妇。由于缺少沟通,两者间也越来越不可能产生共鸣。

  除了家人,还有兄弟等。有的人做了老板以后,由于利益的纷争,兄弟姐妹反目成仇,老板成了孤家寡人。有的是几个好朋友一起做生意,开始很好,做到一定程度,每个人的想法就不一样了,有的说自己还要继续发展,急需钱投资,不能退钱,最后是胡志标式的断臂之痛。

  4、身体之痛苦

  宁愿胃里喝个小洞洞,也不能让感情上出现小缝缝。很多老板不仅工作要动脑,而且还要陪各色人等交际应酬。结果,肚子大了,头发没了,身体垮了。

  老板的成功是牺牲了很多身体代价的。实际上,老板的时间是被秘书安排的,老板往往成了秘书的奴隶,越大的老板越是没有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因此像王均瑶那样的老板绝对是累死的。

  

  5、孤独之痛苦

  老板的交际圈很广,但风光只在表面。与政府,永远是官和商讲不清楚小心翼翼的关系;与家人和亲人,疏于沟通可能出现了裂缝;与原来的朋友,经过多年的创业,要么分离,要么剩下来的就是下属关系。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公司的烦恼老板已经不可能和太太谈公司的事情,也不能和朋友说,因为这是商业机密。老板只能和几个重要的骨干讨论,但是下属和老板 之间永远是上下级的关系,隔着距离,老板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话告诉下属。有了烦恼,不能和家人说,不能和朋友说,更不能和下属说,高处不胜寒。

  有老板开玩笑,周六日找职业经理人打球的人很多,但找他们的很少,因为没有人愿意和老板在一起。不能随便外出,不能随便做事情,老板的一举一动都要考虑到企业的形象,享受不到别人所谓常态的快乐。

  6、财富之痛苦

  很多老板,有了钱比没钱更痛苦。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老板,考虑到财富的安全,穿的和吃的并不比以前更放得开。

  有的老板,逢年过节头皮都发麻了,因为变相的敲诈随时都在发生。有时候老板看起来大,实际上比谁都小,黑白两道都要去应酬,大小部门也要去“烧香”,谁 让你身价过亿?甚至有小混混赌钱赌输了,看当地哪个老板大,就直接跟他说,我在哪里输了多少钱,你给我拿多少钱过去。这种情况在珠三角非常普遍。

  

  7、安全之痛苦

  哪个老板在经营当中一点不得罪人?因此,老板总是在担心着自己的生命安全,甚至于在家里都安排保镖。有的老板连洗头吃饭等所有活动都有自己固定的地方,他无法享受常人多姿多彩的生活。

  很多老板,特别是中小企业老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已经变成了一种畸形。他们不敢让自己的小孩和别的小孩一起玩,把子女送到贵族学校,不是考虑学校良好的教 育环境,而是考虑到安全系数高,子女送进去,大门一关出不来就安全了。星期六星球天很多老板还把小孩带到身边去上班,不是有意培养他们,而是把小孩放到什 么地方都不放心。他们的出身注定了他们的命很娇贵。

  8、变态之痛苦

  珠三角老板圈子里流行着一句话:老板不是人干的。中国的老板们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老板越来越过不上正常的生活,包括不正常的人际关系和不正常的心态。

  比如,有的老板会包养二奶。从某种意义来说,这可能是他们对自己压抑生活的一种发泄渠道,但事实上这又是一种不正常的生活。这种东西往往是用金钱交易得 来的,不是真正的感情。这样的做法其代价对于老板来说可能非常大,轻的因此被敲诈勒索,重的是老板把这个人引进公司,成为二当家,那么将有可能给整个企业 的经营管理造成很多裂缝。

  比如,有的老板会赌博甚至吸毒了。这种生活从佛教解说来讲,这是一种病——劳逸病。有了钱不知道做什么,吃喝嫖赌过度的享受,就是劳逸病。

  比如,有的老板非常迷信。由于先天的知识结构不足,常常有老板莫名其妙的赚了钱,又莫名其妙地让自己的企业垮了台。正因为缺乏思考问题的眼界,老板就像古代人一样,搞不懂自然现象的时候只有求助于迷信崇拜。

  

  9、责任之痛苦

  谁都可以死,偏偏老板不能死。不管什么老板,大大小小,总是有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等着找他要饭吃,如果他的离开导致企业的破产,那么很多人都面临着重新 选择岗位,甚至对整个产业都可能产生影响。无形中老板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正是这些使命使得老板不得不面临其他的痛苦:社会的仇富心态和自己的身 心疲惫。

  由于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财富文化使得这些“资本家”们在社会上承受着相当的舆论压力;另外,每个人 总有疲惫的时候,社会的责任、市场的竞争、各种人际关系都迫使老板们无法自由地退出自己的职业舞台。当年巨人的失败,所有的人都在骂史玉柱,他所承担的负 债压力和社会压力不是常人可以想像的——曾经一晚上就抽了五包烟。

  10、学习之痛苦

  无论企业作为学习性组织,还是老板本身需要改变学习,很多老板是又工作又学习。但是一个成功的人往往会用过去的经验来衡量今天的经历,以前这么做可以成功,那么现在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做?然而一个渴望超越自己的人其实不得不面临改革自己的痛苦。

  

  要想当老板,先练就这4种思维

  导读:思维能力是衡量领导者的总体能力和水平的根本标志。领导者的能力和水平主要不是体现在做上,而是体现在想上。通过一个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就可以看出这个领导者的能力水平。本文中所提到的4种思维方式,对领导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有四种思维很累,甚至有点儿反人类。不过,这四种思维对于当领导特别有效!所以,当时很累,长期看省事儿又省心。所以说:劳心者治人。孟子这句话对我的启示:动脑子的是领导,傻干的是吃瓜群众。一个动脑子的率领一众傻干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1. 换位思维perspective-taking thinking

  人的本性是多为自己着想,不得不为别人着想。不然,人这有机体就太不容易生存了。文雅的表述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私的基因》,社会达尔文主义,有道理!我不相信进化论,但是我相信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有自私的基因。当领导的人,必须克制这种自私本能,多为他人着想。我不是要你利他,我是要你理解他人,从而让组织利益的满足带来个人利益的满足。要知道,领导者领导的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是非常自私的。你不换位思考,怎么领导得了?

  

  换位思考比较难,人们好不容易从别人角度想问题,但是往往以己度人,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人类共性,如果考虑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性,那么以己度人就容易理解错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同的君子想法也不一样。所以,换位思考的升级版,就是以人度人。以人度人比较难,不如直接问:你要啥?

  有没有遇到喜欢给你夹菜的好心人?估计他给你夹的菜不一定是你爱吃的,但是很可能是他爱吃的。自己给自己夹菜才是最有效率的。

  关键句型:

  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想?

  我毕竟不是他,以他的性格和价值观,他会怎么想?

  (直接问他)你怎么想?

  2. 内省思维introspective thinking

  内省思维就是反思自己。荀子曰:日三省乎己。我觉得可能有点儿多,领导比圣人忙,三日一省比较合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觉得今天的领导者应该定期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我是不是太作了?太自我膨胀了?

  我是不是得过且过了?

  我是不是太软弱了?

  我是不是轻重缓急不分了?

  在关键事件(成或败)发生之后,要问自己:

  为什么成功(或失败)?

  哪些外在因素?哪些自身因素?

  可否归因为自己知识?技能?经验?能力?努力?策略?

  从中学到了什么经验教训?

  以后怎样做得更好?

  怨天尤人是内省思维的反面。怨天就是抱怨环境因素。尤人,就是抱怨对方SB。遇到SB,也要反思:是不是自取其辱?自己是否也有SB的地方?

  面对关键决策和重大取舍,要问自己:

  我要什么?

  我最在意什么?

  我是谁?

  什么是我做人做事的底线?

  3. 目标-手段思维means-ends thinking

  世界上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的做事方式,都是漫无目标,aimless。无论混日子的,还是兢兢业业的,大多为了做事而做事。我问了很多已婚的人,当初为什么结婚?得到的回答都是为了结婚而结婚。我问了很多没结婚的人为什么结婚?得到的回答也是为了结婚而结婚。如果知道结婚的目的,就会知道结婚的方法:跟谁?什么时候?婚后怎么过日子?

  在行动学习会议上,最有意义的提问之一,就是:我们的目标清晰吗?大家开会开着开着就忘了目标了,人性使然。所以,行动学习要安排一个专门的facilitator,不时提醒大家。

  目标-手段思维的关键句型只有两个:

  为什么?

  怎么做?

  这两个问题的顺序绝对不能颠倒,一定是先问why再问how,养成习惯,目标-手段思维就形成了。

  4. 前瞻思维proactive thinking

  Philip Zimbardo(菲利普·津巴度)写了本《The Time Paradox: The New Psychology of Time That Will Change Your Life》。他说幸福的人长这样:past positive(对过去的积极看法)给了他们根基,他们知道自己是谁,future给了他们翅膀,他们知道方向,present hedonism(享受现在)给了他们能量。他引用了那个著名的饴糖实验,现在就吃一块糖的,远不如等到未来吃两块糖的NB。

  在我看来:规划未来的人很NB!班组长小主管看眼前,部门领导看一年,高层看三年,企业家看十年,政治家看五十年。对过去不满意却偏偏生活在过去的人很悲催!生活在此时此地的人最擅长及时行乐!

  我自己决定把80%的时间生活在现在!10%在过去(9%用来从经历中学习成长和理解自己,1%怀旧),10%在未来(9%用在规划近期,1%用在规划中期和远期)。没人可以预测未来,我们谈论的趋势,都是眼看着发生的事情。领导者并不比群众更能预测未来,领导者只是为未来做准备。

  在战略思维方面,一个是大局观,一个是前瞻性。

  前瞻思维的关键句型:

  什么会改变?

  现在该做什么准备?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什么心理

  以上四种思维都是大脑高级功能。换位思维指向他人(他要啥?),内省思维指向自己(我是谁?),目标-手段思维指向目标(为啥做?),前瞻思维指向未来(什么会变?我该咋办?)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什么心理

全球华人营销圈:ID:Xiaoshou5858

经营之道:思维 · 案例 · 技能·全方位解读成功要素!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什么心理》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