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老母佛像寺庙供奉雕像南海大士老奶奶神像妇女白发老母娘娘神像

南海老母佛像寺庙供奉雕像南海大士老奶奶神像妇女白发老母娘娘神像

卫雅楠 2025-07-26 智能 3 次浏览 0个评论

  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在《金刚经》这一品的开篇,佛陀就问须菩提“可以有形的形象看到佛吗”?我们说这个形象就是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从报身和世俗谛角度观想,佛陀确实是存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要不那么多佛陀教言教义从何而来,那么多佛菩萨塑像难道是凭空想象的吗?

  可奇怪的是,须菩提却回答说“尊敬的佛陀呀,我们不能够观想到佛陀您的身形和形象”。奇哉怪哉,佛陀就在须菩提对面问答,须菩提却视而不见吗?

  这就是我们之前讲义里面反复讲过的,《金刚经》属于大乘佛教经典,它将娑婆世界的外在表象由世俗谛参破到胜义谛(《参看金刚经讲义24:你眼见的是真实存在的世界吗?》),也是佛陀宣讲的脱离“人、我、众生、寿者”四相的无上法门。

  可是在近两千五百年前古印度,须菩提和一千二百五十位佛陀随行弟子,对佛陀教言教义的依止,包括我们现今去佛教寺庙中面对佛菩萨的塑像,难道可以视若无物吗?不需要礼拜供奉吗?

  答案是我们依然需要以恭敬心礼拜佛菩萨的塑像,就像当时须菩提尽管认为如来无身相,可是依然执着的跟随佛陀修行一样。

  其原因就是佛教的“因我礼汝”。这句话直白的翻译理解是“我对你有礼是因为要对我自己有礼”。

  佛教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佛性,只是被累生累世的业障遮蔽蒙尘而已。修佛就是修心,就是启迪佛性,参悟透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就佛菩萨的果位。

  所以,我们在佛殿中礼拜佛菩萨塑像、在心中恭敬佛陀教言,其本质是参拜自己心中的本尊。

  《菜根谭》里说“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其实,别人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面镜子,你给予别人尊重,眼中看到的也会是尊重;你给予别人友善,眼中看到的自然也是友善。佛教讲众生平等,即使最轻贱的生命也值得被尊重;一切修行都是佛法,即使最轻贱的工作也值得被尊重,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南海老母佛像寺庙供奉雕像南海大士老奶奶神像妇女白发老母娘娘神像

  在面对佛菩萨塑像虔诚跪拜的那一刻,无论你是富贵还是贫穷,都请将自己傲慢心或者悭吝心、自卑心收摄起来,心中生起对“我、人、众生、寿者”的厌离,或许才真的达到了礼佛的目的。

  普贤菩萨曾经开示“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这就是说我们如果能够尊重、承事众生,就是尊重、承事诸佛。如果能够使众生生起欢喜之心,那么就是在使一切诸佛生起欢喜之心。具体来说你对待众生要像对待你心中最尊敬的佛一样。换句话说,你要像对待诸佛菩萨那样的去对待众生,因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对于须菩提说如来无身相的原因,大家能参悟出点什么吗?从大乘佛教胜义谛观想,如果说如来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那我们众生本也具有,不独佛陀独有。如果说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那自然也就无如来和佛菩萨了。

  纷繁复杂的世界和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渐渐背离了自我;

  夜深人静的时候可曾凭栏沉思,多了一份对内心宁静的渴求;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关注微信公众号《谈佛论道》(微信号:tanfolundao123)

  每天陪您用豁达、快乐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南海老母佛像寺庙供奉雕像南海大士老奶奶神像妇女白发老母娘娘神像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南海老母佛像寺庙供奉雕像南海大士老奶奶神像妇女白发老母娘娘神像》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