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秋季大班期末评语可以这样写吗

幼儿园秋季大班期末评语可以这样写吗

邬哲妍 2025-10-10 硬件 2 次浏览 0个评论

  最近,有家长反映同一个问题:孩子总是将幼儿园的小玩具偷偷带回家,这该怎么办?

  有的小朋友把带回去的玩具跟爸爸妈妈一起“分享”;有的小朋友把带回去的玩具偷偷藏了起来,最后被爸爸妈妈发现;也有的小朋友在行为被爸爸妈妈禁止后,还会做同样的事。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认为拿别人的东西就是“偷”。

  对此,有的老师家长会反应过度,担心这是个大问题,却又找不到可行的解决方法;有的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小题大作,对之熟视无睹。

  但小问题积少成多也会产生大错误,防患于未然不可少。

  我们不妨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看他们为什么要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对于这种情况,到底应该是宽容以待还是严加教育?

幼儿园秋季大班期末评语可以这样写吗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0—3岁阶段称为前道德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3—7岁的幼儿会尊重或顺从规则,但还没有达到自律水平。

  同样,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将0—3岁幼儿的行为看作无意识行为,4—7岁幼儿的行为看作有意识的行为。

  因此,我们需要弄清幼儿将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到底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无意行为——“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某件东西是属于“自己的”,还是“别人的”,界限并不清晰。

他们很多时候只是单纯地因为喜欢这件东西而将它放入口袋,被带回家的东西对于幼儿来说就像从路边捡来的一个小瓶盖一样。

对于喜欢的玩具,孩子有可能因为在幼儿园没玩够,或是一直想玩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独占,又或者是幼儿想“霸占”这个玩具自己玩。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还不具有意“偷拿”的意识,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大多是无意行为。因此,父母大可不必“上纲上线”,对孩子严厉斥责。

  有意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差

大多数情况下,五六岁的幼儿把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一般都属于有意行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已经形成了规则意识,知道拿幼儿园或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但他们会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意念和行为而“明知故犯”。他们潜意识中能够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所以拿回家的东西通常会被“藏”起来。

这种情况下,老师与家长要先问清楚孩子情况,让孩子得到妈妈或老师的认可,然后因势利导地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不恰当的,不被允许的。

不管幼儿的“偷拿”行为是有意还是无意,家长与老师必须做好沟通,统一标准,并在幼儿归还玩具后给予肯定。强化幼儿的是非概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幼儿园秋季大班期末评语可以这样写吗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幼儿园秋季大班期末评语可以这样写吗》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