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说》原创新闻
部分画面来自临安台
部分内容来自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
记者:李安娜、何燚杰
编辑:何燚杰
最新统计数据:临安4.2级地震,目前没有接到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报告,居民生活正常,震区居民房屋轻微开裂或者老旧裂缝加大97处,地质灾害点状态平稳,没有发生崩塌情况,转移群众285人。
4.2级地震的感觉
带你现场感受
↓↓↓↓↓↓
再来一次
↓↓↓↓↓↓
今天凌晨2点25分
临安河桥镇跟潜川镇的交界处
发生4.2级地震
居民们都吓坏了
↓↓↓↓↓↓
杭州市区也感受到了震感
↓↓↓↓↓↓
地震发生之后,临安市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三级响应,成立应急工作指挥部。上午,记者乘船来到震源中心位置九龙坑,没有发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情况。而震源附近居民的生活,还有震区的交通、通讯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浙江省地震局震防处处长徐刚告诉我们,这次4.2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目前工作人员正在震区进行地毯式排查。目前,没有发现人员伤亡。
目前,震区共有53人被转移。根据初步统计,震区居民房屋共有52处出现轻微开裂或者老旧裂缝加大的情况。接下来,临安市将继续做好相关处置工作。
此次地震为浅源地震
之后发生两次余震
从浙江省地震局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我们了解到,这次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是浅源地震。所以,就算4.2级,但有感范围还是比较大,除了临安、淳安、富阳、桐庐、建德之外,湖州、金华、安徽都有感觉。
从示意图上看,震中位置,在马金-乌镇断裂带和昌化-普陀断裂带之间。2点25分40秒,也就是地震发生六秒钟之后,地震局设置在桐庐的基本站,首先监测到了地震波,一个小时之后,3点23分47秒,发生了第一次余震,3点46分32秒,第二次余震。但是强度,都只有0.3级左右。
浙江是否真的“无大震”?
从浙江省地质构造背景、历史地震最大震级等数据上来看,的确有浙江无大震的说法。但是,这不意味着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浙江陆地最大地震是1523年的宁波镇海地震和1574年的丽水庆元地震,都是5.5级。杭州历史上最大一次地震,发生在929年,是五级地震。
现在杭州按照国家标准建造的建筑,抗震设防等级都是七级,也就是说5.5级以下的地震都没问题。
地震分级小贴士
看完心里有个底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
1.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 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 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 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 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巨大地震。
6. 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巨大地震。
7.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地震发生时该怎么办?
逃生原则1:“蹲下、掩护、抓牢”
无数次地震救援案例表明,地震中最危险的时刻,是在晃动最为强烈时,试图强行逃出房屋,或返回房屋试图抢救同伴及某些物品。这些举动会加大被坠落物体砸死、砸伤的几率。因此,国际通行的地震逃生原则“蹲下、掩护、抓牢”,至少时至今日仍然是有效的。
逃生原则2:最佳路线“停—跑—停”
地震其实是有规律的,一次震动袭来,先是纵波上下动,后是横波左右晃,短的一二十秒,长的持续一两分钟,之后便会有短暂的平静期。间隔时间越长,说明震源离你越远。
当房子晃动的时候,你可以躲在安全的地方思考,不晃的时候往下一个地点转移,在下一波震动来袭之前,躲在新的可藏身的安全之处。
总之,逃离的最佳路线便是“停—跑—停”,直至从屋内转移到屋外,从不安全的地带转移到安全的地带。
逃生原则3:次生灾害要避开
造成的地震危害不仅仅是建筑物的坍塌,电线的折断、燃气的泄露、水管的爆裂都可导致火灾、水灾等次生灾害。以火灾为例,每个人在地震中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地震等级划分几个等级》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