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江楼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但其最为独特的是, 其他三楼都是先有楼后有名人做记而后才流芳于后世的. 阅江楼则恰恰相反, 她是先有朱元璋的名作<阅江楼记>流传, 600多年后才由南京市政府于1999年建造后横空出世. 贵为帝王的朱元璋若泉下有知, 不知该做如何感想?
这是阅江楼内珍藏着的全国最大的苏绣屏风<江南四大名楼>,纯手工制作而成, 并采用苏绣当中技艺水准最为高超的双面绣, 画面清新雅致, 四名楼栩栩如生,不愧为镇楼之宝!
四节直通山顶的电梯,为古老的遗址平添了现代化元素!也免除了我们登山之苦!
徐徐前行的电梯, 徐徐可见巍峨的阅江楼,让人不禁内心呐喊: 阅江楼,我们来啦!
从阅江楼上鸟瞰1968年完全由中国人独立自主建造起来的南京长江大桥! 这是古时朱元璋想都不敢想的奇迹,也是近代孙中山先生、蒋公介石曾经的梦想!
耳边不禁响起了伟人毛主席的豪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全国最大的汉白玉碑上正反两面分别雕刻着朱元璋和宋濂所创作的《阅江楼记》。当时的才子宋濂官居大学士,能写出如此文采飞扬的《阅江楼记》我并不为奇,可对于出生贫苦的放牛娃朱元璋来说,能写出如此豪迈而足以流芳后世的《阅江楼记》我深感震撼!看来,人的贵贱与才学与其出生的好坏并没有必然的关系,而对于有心、用心并专心的人,同样可以自学成材,并大有作为!
这虽然是仿制北京故宫里的龙椅,但因其仿制得货真价实而被称为“中华第一椅”!
龙椅背后的石壁上仍然是朱元璋的得意之作《阅江楼记》。细观该文,前半部主要是阐明了朱元璋一统天下的雄才大略,下半部记载了朱元璋利用8万伏兵在此地击溃了劲敌陈友谅的四十万大军,为大明王朝打下了基业的丰功伟绩!
朱元璋所开创的明代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成就!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其中就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在明代创作并流传下来的;明代统一了一到十的大写,并沿用至今;明代有江南才子祝枝山的独特狂草,风流才子唐伯虎的《仕女图》流芳千古;还有郑和七下西洋,对中国的航海事业及造船业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贡献!
阅江楼上巨型瓷画。宽8米,高12.8米,是当今国内最大的景德镇瓷画。画面气势恢弘,反映了1405年到1433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足迹;
据说这幅明太祖朱元璋的画像还是经过美化后画作而成的。可见,人真的“不可貌相”也!遥想当初的朱元璋,要貌相没有貌相(看看美化后的画像便知),要家产没有家产(放牛娃一个),可最后却成为一代有为君王,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明朝第三代君王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是从其侄子手中经过四年的“靖难之役”争夺过来的。其支持郑和七下西洋,为大明的后世奠定了国富与民强;其实,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无论谁坐江山,只要有利于国,有利于民,英雄不问出处也!
明熹宗朱由检是一位典型的“败家子”,他不务皇帝的正业,却对木匠活具有天生的喜爱并具有非凡的造诣!也因此宦官魏忠贤乘机把持朝政,独断专行,加剧了明王朝的衰落,留给了自己的儿子亡国之君崇祯皇帝一个无法变革的烂摊子,最终导致明王朝的灭亡!
这也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与遐想:明熹宗朱由检不爱江山爱木匠,若是其长辈能支持并理解他的喜好,并发挥其所长,也许他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木匠中的巨人;而另选别的孩子做皇帝,也许就能改写明朝的历史!历史不容篡改,但我们在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发展方向时,却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在阅江楼上的名人合影照前拍照留念。
促立在汉唐元明时期的中国版图前细细品味,感觉现今中国这只雄鸡确实瘦身了不少。中国当自强!
导游小姐把我们径直领到阅江楼上一小阁楼内,据闻有书法家的人在此写字卖字。我不懂书法,不敢妄加品论,但导游小姐的有些神秘引起了我的猜疑,拍照走人。
阅江楼上的又一镇楼之宝“阅江楼鼎”。真是高大威武,实属罕见!
纵观阅江楼及阅江楼上的镇楼之宝,基本上都为现代人的杰作!借用毛主席的诗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魏望兵
2015年5月25日于苏州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jojo第七部的主角是谁》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