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春以来,烟台范围内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有效降水,不少地方出现了干旱的情况。干旱缺水对城市来说,市民们可以节约或者定量用水,但是对于地里的农作物来说,没有水,它们的生长都会受到影响。
在烟台招远市洼吕家村记者看到,持续的干旱使得地里的小麦比较稀疏,而且麦粒也已经干瘪。
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需要50元左右的麦种钱,150元化肥钱再加上播种、收割的210元,每亩地成本价就在400元左右,按照目前的情况一亩地收获300斤麦子,能卖330块钱,这样算下来每亩地要亏70块钱。所以即便到了收获的季节,村民们也不愿意去收割小麦。
记者从招远市水务局了解到,从2013年8月份以来,招远未见较大有效降水,目前全市220座小型水库中有147座处在死水位下运行,其中86座水库干涸,据统计在田农作物面积52.3万亩,受旱面积达38万亩。
同样受到干旱影响的还有烟台栖霞市蒋家庄村,村里的果树面积3000余亩,目前受旱面积已经达到2000多亩。
记者从栖霞市水务局了解到,截止目前,全市23条河流已有21条断流,220座小型水库有194座已经干涸,全市果树受旱面积34.76万亩,占果树种植面积的59%。
栖霞是苹果之乡,也是烟台地势最高的地方,虽是烟台的水源地,但栖霞只有出境之水没有入境之流,持续的干旱对果农影响较大。而牟平区水务局数据显示,全区已有60多个村庄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农村供水危机逐渐显现。
眼下正是凉地樱桃的成熟期,这些天,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松岚后村的果农们正忙着给樱桃树浇采摘前的“冲刺水”。由于村里仅有的水源根本无法满足已干渴多日的樱桃树,果农们只能从距离村西头一里多路的深水井里拉水浇地, 58岁的果农杨永恒不得不每天排队取水到凌晨。
姜格庄街道松岚后村果农杨永恒:一上午20个车,咱排不起这个队,没办法就得晚上拉,晚上就一宿拉到天亮,我这晚上拉到两点来钟,拉着一车就是3000来斤,也就是浇三棵、两棵树,也就延个命儿就是了。
按照这种取水方式,杨永恒的5亩果园浇上一遍水需要一周时间。跟杨永恒一样,金山前村种植苹果的果农孙涛也为给苹果树浇水发愁,无奈的他只得在果园旁边打了一眼井。
同样打井取水的还有栖霞市蒋家庄村的村民。为了尽快给果树止渴,在村委的带动下,从五月份开始,村民们开始自发发掘新水源打井取水灌溉。
从筹资到开工再到建成,半个月的时间便打出了5口机井,村民们根据排号抽签的方式依次灌溉,旱情逐步得到了改善。
面对旱情,栖霞市水务部门对尚有余水的26座水库全部开闸放水,组织村民开挖水塘,铺设管道改变大水漫灌的模式,各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抗旱。
旱情严重,但令人庆幸的是,栖霞市区和农村的生活用水基本没有太大问题。但是,招远市的供水情况就没有这么乐观了。除了农业用水吃紧,生活用水形势也很严峻。
为了解决吃水用水难题,招远市从2015年开始调用客水,但目前缺口仍然很大。
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招远各级部门积极应对,发动村民改变传统的喷灌漫灌的灌溉方式,用最为节水的滴灌方式对农作物进行灌溉。目前大户陈家村3000多亩经济作物已经全部实现滴灌灌溉。
令人高兴的是,就在昨天,龙口市喜降一场及时雨,在进一步缓解旱情的同时,对果树生长也极为有利。龙口市农业局农技专家,第一时间走进田间地头,向果农传授果树雨后管理相关知识。
一大早,龙口市兰高镇郭家村的广播里,就传来专家要来授课的通知。农技专家结合这场降雨,利用视频课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果农介绍了雨后容易出现的各种病虫害,以及对应的施肥和管理方法。农技专家还与果农一起走进果园,现场查看土壤墒情,就雨后果园管理的相关问题,给当地果农进行了讲解。通过农技专家现场指导,果农对于雨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病虫害有了更加直观地认识。
久旱过后的降雨,能够缓解当地旱情,同时,这个时候的物候条件也是预防控制果树病虫危害的关键时期。农技专家提醒,果实进入膨大期后,调控树势,促进苹果良好发育,是这一时期的栽培管理重点。
从前天晚上开始,山东部分地区都先后下起了雨,气温也是骤降。感谢这场及时雨,给我们的农作物解了渴,也给我们农民们解了燃眉之急!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我们的生活用水形势也日益严峻,节约用水不应该只是口号,希望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保护水资源!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0531-66661234,或者给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留言。
每天17:55请您锁定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公共频道《民生直通车》!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南昌降水井业务打井电话水井施工110-500mm视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