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上周一(22日)开始,一段关于“棉花肉松”的视频在朋友圈里流传开来……视频中,一名女子表示自己在山东青岛一家糕点店购买了肉松蛋糕,怀疑里面的肉松是棉花做的!
两位青岛大姨拍摄下了“洗蛋糕”的经过,其中一位青岛大姨非常激动加气愤地说,她的朋友在一家蛋糕店买来的蛋糕,她吃了一口后发现不对劲,然后就用水洗蛋糕。她将肉松蛋糕掰开后放到水中冲洗,最后呈现出泛白拉丝状,由此得出了蛋糕里的肉松是棉花的结论。
猛戳视频
↓↓
这段视频被大量传播
青岛的这家蛋糕店
当晚就被市民们包围了
现场群情激奋
买过没买过的、看热闹的…
各路人群堵了蛋糕店的大门
↓↓
次日白天
一些称在这家店购买了糕点的市民
则直接找上门来讨说法
↓↓
记者在现场看到
对于市民退货的要求
糕点店全部接受
但否认在肉松里加了棉花
↓↓
据悉,这家糕点店是最近才开业的,主要经营肉松蛋糕、桃酥和麻花等食品。出了这么档子事,店家只能暂时关门大吉。
糕点店老板感到很委屈:“我开业才二十多天,刚把生意做起来,我们的流程都是按照正规手续去办理的,三证一票什么都有,我们也是受害者。”
肉松供货商也连夜派人坐飞机赶到青岛配合调查,肉松厂商感到很冤枉:“感觉就像天灾一样!”
食品安全问题牵动人心,就在视频流传的当晚,5月22日19时37分,@青岛市市南区发布 官微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说明,表示区食药局获悉后立即安排了执法人员赶到现场检查,并对正在经营的肉松蛋糕进行下架封存。
5月26日,青岛市市南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称:根据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肉松蛋糕里洗出棉花的消息不实!DNA未验出棉花基因!
面对这个结果,糕点店老板感慨万分
没想到谣言的威力这么大……
↓↓
好在被谣言逼得关门的糕点店
如今已经重新开门营业了
↓↓
肉松蛋糕也“重见光明”
↓↓
店主还特意将
食药监部门发布的报告
制作成了展板放在门口
↓↓
事到如今,也算是真相大白了,
那么拍摄造谣视频的青岛大姨怎么样了?
昨天(30日)下午4时
@青岛公安 通过官微发布消息称
“编造“棉花肉松”虚假视频行为人被行拘”
61岁的王某及65岁的黄某
被依法行政拘留五日
据悉
二人联想到网上看到的“棉花肉松“视频
便清洗蛋糕并录制视频
随后发布到微信朋友圈
宣称该店销售的蛋糕上的肉松是棉花
……
通报全文
↓↓
事情总算水落石出
尽管近来出现了不少
有关食品安全的造谣视频
但对在食品中掺假造假
我们仍要提高警惕
那么,棉花冒充肉松
可能吗?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官方微信“中国食事药闻”
给出了三招分辨方法……
1、肉松和棉花的成分构成有很大区别:肉松的本质是一种肌肉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2、两者的口感差异大,造假几乎没可能:肉松松软,一吃就化;棉花表面看上去松软,但放入嘴里却嚼不烂。商家不可能造这么明显的假,一旦被发现就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3、肉松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可以点燃很正常,而且通过点燃可以很容易分辨肉松和棉花:由于是蛋白质,肉松燃烧的话一般会有一股焦糊味;而棉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以直接点燃,但并不会有焦糊味。
你身边还有亲友
对“棉花肉松”坚信不疑?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
在这个即将过去的5月,谣言并不消停,又制造了些“假警报”祸害朋友圈。
小编特为你奉上5月十大谣言,让我们把这些害人的谎话留在过去,清清爽爽开启崭新一月!
TOP10:用微信发两类图片会被窃取资料
有消息称,人们常在微信上互发的早晚安、节庆类图片、视频暗藏了黑客设计的钓鱼程序,转发会窃取个人资料,大家一定要把此类图案、视频全部删掉。
网络截图
辟谣:
宜昌、酒泉等多地网警已对此辟过谣。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也曾发文指出:在图片和视频里嵌入钓鱼程序,在技术上并不容易实现。大家不必担忧。
河池网警则提醒:真正的钓鱼链接需要伪装,用户收到后点击链接才能下载观看。
TOP9:6月起12306限本人购票
最近,网上流传一则通知,称12306将从今年6月起要求注册用户使用本人银行卡进行支付,并解读为届时用户只能为自己购买车票,子女将不能替父母买票。
资料图 中新社发 张斌 摄
辟谣:
北京晨报记者从12306全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了解到,中心未接到类似通知,一个注册账户仍然可以一次同时为常用联系人中的5人购票。
网站注册用户要与银行账户同名,并不影响大家用自己的账户为常用联系人购票。
TOP8:抓交通违章神器海燕系统全国启动
有消息称,“海燕车辆二次分析系统”已在全国启动,高科技抓拍交通违章,平均每天可处理超过100万张图片。
朋友圈截图
辟谣:
@江苏网警微博提醒:“海燕系统”确实存在,但目前仅在个别省市应用,公开报道中只有江苏苏州于4月17日启用。全国启动的说法属无稽之谈。
所以,大家不用“恐慌”……不过,开车的朋友,无论何种情况,都请务必遵守交通规则!
TOP7:延迟退休方案已正式出台
近日,一篇名为《延迟退休终于定了!XX(地名)70、80、90后都摊上了!!》的文章在朋友圈中流传。
文章标题被冠以连云港、常州、平湖、海宁等不同的地名,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
辟谣:
1233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热线的工作人员明确告诉记者,虽然所谓的“延迟退休方案”近日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但目前热线并没有接到相关政策通知。
TOP6:有人借共享单车传播艾滋病
近日,杭州、长沙、合肥等多地出现传言称:最近许多座椅上有细小的针,很有可能是有艾滋病人血液的针,大家骑的时候千万要注意!↓↓
截图自微博(点击可放大)
辟谣:
浙江省网信办、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已发布声明进行辟谣。目前,有2名造谣者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合肥警方行政拘留。
实际上,一根针不可能传播艾滋病,因为针头表面的病原体在空气中很快就会灭活(死亡),失去传染性。
TOP5:肉松饼是棉花做的
具体内容在上面已经说过,就不多说啦~
TOP4:这是一张恐怖的全家福
前些天,一张全家福在微博上热传,配文称:
江苏如东县一个遵守一胎政策的家庭,一家八口只有一位年轻人,真是一张恐怖的全家福。
辟谣:
照片中的年轻人@哎呀有微博了反驳称:家中还有其他人,自己有兄弟姐妹、叔叔阿姨。这张照片是几年前为了宣传孝顺老人而配合拍摄的,没让其他年轻家人出镜。
小编表示,独生子女养老问题的确是个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但若为了吸引眼球,以此为噱头编造谣言、制造恐慌,就是错误之举了!
TOP3:有商家用甲醛泡香蕉
朋友圈中有人传播消息称,有商家用不明乳白色液体浸泡香蕉,疑似为甲醛。
朋友圈截图
辟谣:
新华网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为此专访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员王明月。
王明月表示,乳白色液体是保鲜剂,消费者不用担心。
因为香蕉采摘后呼吸旺盛易腐烂,割蕉后,产地周边鲜销的就直接入库贮存了,需要长距离运输的则马上就要做保鲜处理。
TOP2:上海68名男女死于CTC5病毒
不知你最近是否也见过这则消息:
“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昨天凌晨二点二十分,68名男女生感染CTC5病毒死亡,最大的68岁,最小的5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已被隔离,中央1台电视新闻已播岀,暂时别吃鱼类,酸菜,特别是草鱼,酸菜鱼,水煮鱼,目前湖南有8127个鱼塘已感染……”
图片来源:西藏网警
辟谣:
小编曾给大家辟过关于“SK5”、“SB5”病毒的谣。这个所谓的CTC5,其实只是那则谣言的变种,妥妥的是谣言。
此外,上海的确曾经有第三人民医院,但它在2014年就已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院)。
TOP1:XXX,你的高考准考证丢了
几乎每年的高考前夕,朋友圈都会热传这样一类消息:某某某的高考准考证丢了,拾到者打这个电话139******,或者有人捡到高考准考证,有认识的朋友,赶快联系159******
辟谣:
@如皋市公安局微博提醒,如今此类消息中的电话号码,有吸费电话。有人故意散布此类消息,以谋取利益。
如果大家真的捡到准考证,最好的办法就是报警,就近送往派出所。
©乐活宿州(lehuo0557)综合整理自网络
©来源:青岛电视台今日(qtvtoday)、蛤蜊帮(galabang)、半岛都市报(bandaobao)、中国食事药闻、@青岛公安、@青岛市市南区发布 等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12306在线客服人工咨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