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长热线

泰州市长热线

盍子辰 2025-09-29 科技 6 次浏览 0个评论

53岁的蓝绍敏是泰州市委书记。此前,他还曾担任过宿迁市委书记,南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等,在江苏三个地市都出任过主要领导,地方施政经验丰富。

  

  蓝绍敏

撰文 | 澎湃新闻记者 袁杰

江苏省政府领导班子又来一位“新人”。

3月30日下午,江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决定任命蓝绍敏为江苏省副省长。

53岁的蓝绍敏是中共泰州市委书记。此前,他还曾担任宿迁市委书记,以及南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等职务,在江苏三个地市都担任过主要领导或常务副市长,地方施政经验丰富。

任职南通:“选择南通就是选择上海”

蓝绍敏起步于江苏南通。

公开资料显示,蓝绍敏出生于1964年,籍贯广东大埔,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自动控制系陀螺仪表与惯性导航专业。

泰州市长热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2011年对蓝绍敏的一篇专访中透露,1985年,该校大四毕业生蓝绍敏面前摆着三条路:留校、保研、选调生。他曾任该校学生会主席和省学联副主席,成绩也优异,因此留校和保研都没问题,而当年南航仅有的两个江苏省选调生名额也垂青于品学兼优的他。

最终,这位校园风云人物成为了一名选调生。“其实我当时的梦想是做一名航空工程师”,蓝绍敏说,成为选调生后,他并不知道以后的路会走向何方。

于是,他前往黄海之滨的南通,先后任启东团县委副书记、南通市委组织部副科级组织员、组织部科长、副处级组织员等职务。

1990至1996年间,他还曾在南通合成纤维厂、南通色织一厂担任领导职务。

1998年8月,蓝绍敏被任命为南通下辖如皋市委副书记,近一年半后又升任如皋市长。成为市长一年后,他又转任如皋市委书记,首次主政县域。

蓝绍敏在接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专访时表示,当年工资关系转到如皋后,竟三个月都没有领到工资。从早8点到晚5点,市政府一直被上访群众围得水泄不通。

面对困境,蓝绍敏主政如皋期间确定了沿江开发战略,即港城联动的“哑铃式”发展战略,提升工业经济,加大项目投入。

此外,如皋还从那时起正式打出了“长寿之乡”的品牌。

2003年,蓝绍敏调任南通市委常委、副市长,三年后升任常务副市长。

曾在如皋主推沿江发展的他,调任南通后再获沿江及沿海开发重任。

《群众》杂志2010年的一篇报道显示,该年4月,南通成立沿海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南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蓝绍敏担任办公室主任。同年11月,他在接受海峡两岸记者采访时表示,南通不仅是北上海,还要成为上海北,“选择南通就是选择上海。”他说,南通是江苏沿海地区接轨上海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沿江沿海地区成为产业集聚的首选地。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近一年来,南通跨江接轨上海再成热点课题。南通将努力成为上海的“北大门”,打造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

北上宿迁:开展大走访,写民情日记

2011年5月,蓝绍敏调任宿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13年2月转任宿迁市委书记。

宿迁建市于1996年,是江苏最年轻的城市。“白手起家”的宿迁虽总体经济实力列江苏尾部,但发展速度很快。蓝绍敏到任后也让宿迁继续在“快车道”中前进。

2014年3月,他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宿迁之所以能够发展迅速,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决心。

“一直以来,我们都讲年年都是招商引资年、年年都是项目推进年、年年都是工业突破年”,蓝绍敏说,正是有干部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才有了宿迁的发展。

主政宿迁期间,蓝绍敏曾主推开展大走访活动,他本人也写了多篇民情日记,并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在当地党报上。

在“民情日记”中,他多使用口语化用词,通俗易懂。

比如在2014年5月9日的一篇日记中,他提到了去宿城区屠园乡,“在那里,我和社区群众有个约会,一起观看一场露天电影《沂蒙六姐妹》。”

蓝绍敏说,电影开场之前,“我特地拿起话筒,告诉大家我是谁、住在哪、来干什么,有什么事要反映、有什么话要说,直接来找我”。

他说,以这样的方式向大家报个到,如此“高调”还是第一次。

蓝绍敏在日记中写道,过去的驻点调研,“村里的群众对我的行程并不了解,甚至有的还不知道我来过”。这次决定“高调”一回,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接触基层、接触群众。

“我想,只要能听到真声音、真意见,找到群众的不满意在哪里,弄清存在的问题在哪里,找准基层干部作风急需改进的地方在哪里,这样的‘高调’很有必要!”

主政泰州:署名“泰仁”在党报发文

2014年7月,“天命”之年的蓝绍敏调任泰州任市委书记。

和宿迁一样,泰州也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外界认为,组织上选派开拓能力、改革意识均较强的蓝绍敏主政泰州,也许是想给这座性格温和的城市带来新的突破和“加速度”。

此后,泰州首次提出要建设“四个名城”的发展战略,即建设中国医药名城、长江经济带港口名城、历史文化名城以及长三角地区生态名城。

同时,蓝绍敏还主推了泰州“双水绕城”建设,对泰州南凤城河景观规划进行了总体设计,打造“一轴双带”的城市景观。

2016年1月,泰州推出“蜗牛奖”,发给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及时的责任人,向懒政开炮,开全国先河。如此反向激励,引发舆论关注和网友热议。

蓝绍敏说,“蜗牛奖”的认定,说到底就是一次问责,就是一次批评,就是一次曝光;在作风建设上,教育千次,要求千次,不如问责一次。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蜗牛奖”已发四批,泰州多个单位及个人“获奖”。

此外,上学时就曾在《读者》文摘发文的蓝绍敏,到了泰州也没丢下笔杆。除了延续了在宿迁期间写“民情日记”的习惯,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16年下半年以来,署名“泰仁”的作者在《泰州日报》上频频发文。有对工作重点的强调,有对工作方法的评论,甚至有对一些热点、敏感问题的回应。(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富贵门往期文章《注意到没,江苏官场出现了一种新型话语体系》)

文章语言风格平快,口语化,比如《帮扶政策,既要送到位更要讲到位》一文谈到,“起码到困难群众家里待个半天,从城里买点菜,一起和困难群众吃顿饭、聊聊天”。

有时还会很辛辣。比如《我们泰州必须往前冲》一文,“有些同志喜欢指指划划,总是戴个有色眼镜看人看事,总喜欢唱空唱衰我们泰州,这种风气千万不能长!”

  

泰州市委办公室多位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记者证实,“泰仁”几乎可以说是蓝绍敏,但文章由市委办公室对蓝绍敏的日常讲话稿整合而来,并经其审核润色。

对于这样的新式话语体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李继锋对澎湃新闻表示,这样的文章往往文风活泼,口语化,不说那么多陈述性的官话,而是直击要害。

因此,这些自由的表达能够弥补官方话语体系中的一些限制,基层干部也可以就此更全面接触到地方主要领导的思路,以及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方向。

链接 :蓝绍敏简历

蓝绍敏,现任江苏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泰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男,1964年1月生,汉族,广东大埔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高级政工师,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

1981.09—1985.07 南京航空学院航空自动控制系航空陀螺与惯性导航专业学习

1985.07—1987.02 共青团启东县委干部、副书记

1987.02—1990.12 南通市委组织部副科级组织员

1990.12—1994.11 南通合成纤维厂党委副书记(1993.06 兼任纪委书记)

1994.11—1996.10 南通市色织一厂党委书记、副厂长(1995.11 高级政工师)

1996.10—1998.02 南通市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

1998.02—1998.04 南通市委组织部党政干部科科长

1998.04—1998.08 南通市委组织部副处级组织员、党政干部科科长

1998.08—1998.12 如皋市委副书记

1998.12—1999.12 如皋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1999.12—2000.12 如皋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0.12—2001.08 如皋市委书记

2001.08—2003.01 南通市委常委、如皋市委书记(其间:2002.03—2002.05 参加省高级管理人才经济研究班赴美国培训)

2003.01—2006.02 南通市委常委、副市长

(2002.09—2004.01 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

2006.02—2011.04 南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其间:2006.09—2009.06 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2011.04—2012.01 宿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12.01—2013.02 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

泰州市长热线

2013.02—2014.01 宿迁市委书记

2014.01—2014.07 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4.07—2015.01 泰州市委书记

2015.01—2017.03 泰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7.03 江苏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泰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三届省委委员,省十二届人大代表。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长三角政商”栏目,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泰州市长热线》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