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怎么被史思义的
- 智慧问答
- 2025-02-07 06:54:06
- 1
如何评价李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的功绩有哪些? 1、李光弼是中唐出色的统帅、军事家,与郭子仪先后出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是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被加宰相,位至三公,...
如何评价李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的功绩有哪些?
1、李光弼是中唐出色的统帅、军事家,与郭子仪先后出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是平息安史之乱的主帅,被加宰相,位至三公,封为临淮王,“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列传六十一)名气没有郭子仪大,但军事才能不在郭之下。
2、李光弼又乘胜追击,进围赵郡,一战即拿下赵郡。史思明又逃奔博陵。李光弼军纪严明, 当攻占赵郡城时,他坐在城门口,一旦发现有劫财物的士兵,立命归还本主,城中百姓大悦,于是“景城、河间、信都、清河、平原、博平六郡结营自守,以附光弼。“诏命加授李光弼为范阳大都督长史、范阳节度使。
3、李光弼(708—764年),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唐中期名将,李光弼的先祖是契丹族酋长。其父是唐左羽林大将军、朔方节度副使李楷洛(李光弼是其第四子)。李光弼智勇双全,善于用兵,治军威严而有方,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是一代名将。与郭子仪齐名,故世称为“李郭”。
4、李光弼战功卓著,有“名将”之称。天宝八载(749),担任河西节度副使——边境大军区副司令员,封蓟郡公。天宝十一载(752),被朝廷任命为单于大都护府副大都护。天宝十三载(754),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上奏朝廷,任命他为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安思顺喜欢李光弼的才能,想把女儿嫁给他,李光弼托病辞官。
5、李光弼因战功卓著,授兵部尚书,封魏国公。公元759年史思明安定绪,自称大燕 皇帝。经过半年的准备,他率领十几万人马兵分四路攻入河南。在这危急时刻,李光弼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兼河北、朔方节度使,负责抵御史思明的进攻。
6、李光弼是唐朝中期名将,享有战功推为中兴第一的称号。李光弼出身将门,自幼为人刚毅,少年时投军,后继任蓟郡公。天宝十五载,李光弼经郭子仪推荐,任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随后,李光弼先后河北,保卫太远,为两京奠定了基础。
讲坛唐朝历史是谁平定安史之乱
1、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共有两位,分别是李光弼和郭子仪。郭子仪是中唐时期的名将。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并封郭子仪为方节度使。郭子仪率军先后洛阳和长安两京,因功被封为中书令和汾阳郡王。他在安史之乱中的贡献巨大,有人称正是因为他的存在,大唐才能获得长达20多年的安宁。
2、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一共两个人,一个是李光弼,另一个是郭子仪,安史之乱由唐朝军与回纥外援军联合平定,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相李林甫,把持朝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羽,把持朝。
3、李光弼和郭子仪是很要好的朋友,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建议唐肃宗(唐玄宗的儿子李享)提拔李光弼为大将一起平定安史之乱。论战功、论军事才能,李光弼要胜过郭子仪。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是“再造唐朝”的第一功臣。需要说明的是,李光弼并不是汉族而是契丹。
4、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20年。虽然已有2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唐王朝的各种矛盾急剧发展,中唐以后的各种弊端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相争等等正在形成。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
5、杜甫:疾苦,笔底波澜。杜甫诗与李白是唐朝诗歌的两座巅峰。杜甫饥寒交迫却心怀济世救人的大志,在安史之乱唐朝天下瓦解、遍地哀嚎的深重苦难中,在飘零的仕途上,背负起对和民族的沉重使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勇敢地攀上了中国古典诗歌现实的最高峰,成为一代诗圣。
本文链接:http://xinin56.com/zhi/501250.html
上一篇:css 如何显示按钮被选中
下一篇:百色哪里有学拉丁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