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药谷”,或许会令人想起金庸笔下的“药王谷”,那是一处武侠世界中绝世名医的居所,世间灵丹妙药大多出自这里,起死回生等的妙法亦可于此觅得踪迹,光说起名字已经让人神往。
从书中回归现实,真实的“药谷”也的确存在。
上海张江有一处国家级的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集聚和发展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产业领域创新企业,完善的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使得这里硕果累累,因此也被誉为“张江药谷”。
张江亮相基础前沿新科技
现实中的药谷同样是个神奇的地方,那里诞生一种全球首创的基础前沿新科技,可在无动力条件下,可将二氧化碳转变成氧气的新能源技术,有望逆转全球二氧化碳浓度走高的世界性难题。
△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贸易投资创新司司长伯纳德(左)和上海四埃美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肖辉(右)
据该技术发明者,上海四埃美微科技有限公司的黄肖辉博士介绍,此前二氧化碳变氧技术,需要一种昂贵的重氧水材料,1克约价值2000元人民币,另外一些造氧方式则需要大量动力,此过程对环境而言,未免得不偿失。而在张江诞生的这种技术,则是通过独特的介观量子共振系统,创造出一种特殊材料,可在无动力环境下,成功完成二氧化碳转变成氧气,首次将大自然中的植物造氧,变成人类的权利。
△ 上海四埃美微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无霾、低碳、转碳空间模型”
谈起全球变暖话题,黄肖辉表示,此前200年的工业文明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近三分之一,此话题原来人类是无能为力的,但这次却可以提供全新的机会。
经测试,以1.5立方米实验仓采集的数据为样本,测算出新材料能在2小时里,让氧气从18%(一般室内房间的氧气状态)达到22%(森林氧的最佳状态),同时二氧化碳从0.08%(一般室内房间的二氧化碳状态)降至0.04%(一般室外二氧化碳状态)。
新技造福人类推动经济
本着此项技术对生命的意义,黄肖辉还很想将此带入千家万户以及公共空间,他称自己有一个40年的梦,通过15年去创造,最终要和每一个人分享,所以项目最终要落地产品化,可为人所用。
目前,已有针对普通消费者的产品面世,并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实验室的检测,证明具有自然净化空气的功效。同时对公共项目的则是一种“无霾、低碳、转碳”的空间设备正在测试中,是未来重点打造对象。公司打算在未来三年投入15亿元人民币至公共环境项目,目前已有模型在雾霾高发的城市做定量过程。
当然,任何一项科技的创新,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都会存在贡献,特别是目前各国征收碳税都箭在弦上,那创造的二氧化碳降低技术,便有望挂钩碳排放交易市场。
黄肖辉对此表示,这项技术推动了绿色经济发展,一旦后期联合国推行碳税,便可让国外一些排放大国,为中国这项技术埋单。虽然国内目前尚无此种经济模式,但前景已经可期待,从全球碳排放量来推测,保守估计市场前景是万亿元级别。
一直以来,张江药谷对于企业的扶持和照顾就有目共睹,作为一个聚集新技术的基地,深知研发特点就是周期长、投入大,因此张江药谷建时常会针对性的对不同企业提供他们最需要的帮助。
黄肖辉也是这种帮助的受益者,据他回忆,当公司坚持研发10多年,自有资金“弹尽粮绝”时,张江药谷不但没有追要场地租金,还积极帮助宣传公司的创新和市场推进,令他大为感动。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张江药谷(又称“中国药谷”)-张江医谷研发实验室衡谷园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