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2010年中央召开第一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启动实施了新一轮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安排辽宁省对口支援新疆塔城地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第九师(以下简称“一地两师”)。“十二五”期间,辽宁省共安排援疆项目256个,下达援疆资金352872万元。辽宁省五年共选派一年半或三年的援疆干部人才689名,派出柔性短期人才3000多人次,不仅为受援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理念、技术和经验,帮助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而且确保了辽宁援疆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和发展创新。
12月伊始,东北新闻网派出记者赴疆采访。从今天起,推出《辽宁援疆进行时》系列报道,展示辽宁援疆工作取得的成就、援疆干部的风采,两地相互交流交融,共同推进边疆繁荣呈现的良好局面。
[辽宁援疆进行时]援疆项目建设成效彰显(组图)
东北新闻网讯12月8日,天空碧蓝如洗,远处圣洁的雪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额敏县吾宗布拉克牧场乔哈特牧民定居点的牧民特尼斯?古丽一家人正打扫他们的牧家乐,准备开门迎客。特尼斯?古丽一家是2014年到这里定居的,经过两年的发展,牧家乐生意越来越好,成立的吾丽盼养殖合作社也日见收益,特尼斯?古丽高兴的告诉记者,牧家乐加上养殖合作社的收入一年在20万以上。
为改善牧民生活条件,辽宁每年援建资金2000万,投入到乔哈特牧民定居点上。现在乔哈特牧民定居点入住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红顶白墙的一排2座房子就是牧民们的新房子,在院子里还可以看到暖圈,这个圈舍有80平米,用来养殖牛羊、家禽,不仅房子好了,配套的设备也很完备。
塔城地委副书记、辽宁援疆总指挥王延东查看托里县牧民定居配套设施。
点击查看更多辽宁援疆图片
民生,从“输血”到“造血”
着力改善当地民生,是辽宁人民的牵挂,也是援疆工作的重点。
十二五期间,辽宁援疆资金累计投入68383万元,占援疆总资金的19.3%,支持受援地区建设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廉租房、保障性住房3.9万套,集中供热面积262.1万平方米,显著改善了5万户18.6万人的居住条件。富民安居工程建设,使一大批农牧民群众告别了简陋偏远的危旧房,住上了设施齐全、相对集中的安居富民房,村庄面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要“输血”更要“造血”。在援疆过程中,辽宁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援疆医生、留德医学博士黄伟在塔城地区人民医院成功组建了ICU病房,援疆医生王大勇在乌苏干部群众强烈挽留下,他选择了三次援疆,在乌苏妇保院成功组建了儿科病房,手把手帮带当地医务人员。
“十二五”期间,我省援疆医疗卫生人员累计接诊当地患者18万多人次,开展各类手术7254例,抢救危重病人5200余人次。2014年以来,深入开展了“辽宁援疆医生走基层”活动。把在疆的医疗卫生专家组成若干个专家指导组分批次到“一地两师”医疗机构开展会诊查房、培训讲座、手术示教和适宜技术推广等工作。为受援地区200余名卫生系统骨干人员培训了管理知识、临床技能,更带来了最新最前沿的思路和方向。
今年8月,辽宁又启动实施了第二轮辽宁援疆医生走基层送健康活动。开展“组团式”卫生援疆,在计划外派出30名具有高级职称以上医疗专家团队,定点对塔城地区医院进行为期2个月的帮扶,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提升,侧重于送技术、育人才、带队伍,提高医院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医院培养一直带不走的队伍。
12月8日,托里县第二中学的哈萨克族高一学生利热告诉记者,从本溪来的老师教的非常透彻,“自从本溪的援疆老师来到这里,很多外县的学生也申请到这里上学。这学期期中考试我的成绩提高了20分。”据了解,本溪援疆队为托里县带来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授课教师,这些援疆教师在教课的同时,为积极培训当地教师,开展教育教学讲座,提高当地教育水平。他们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建了托里二中本溪艺体培训班,拓宽升学渠道。在今年的高考中,托里二中突破了历史记录,本科升学率较历届最好年度增加50%。
“援疆”是输血,要“造血”必须“带徒弟”。“十二五”期间,我省先后选派265名教育援疆干部人才,全体援疆教师为受援学校上示范课、公开课720余节,教育教学讲座398余场,参加听评课达4100余次,全省已有近20所学校与受援地相关学校结为"友好学校"、"结对学校"、"对口交流学校"。实施"辽宁优质教育资源进教室"活动,依托辽宁省市电子图书、教学课件、教学网站等资源支持受援地教研,构建学科门类全、学段涵盖广的学习资料数据库,覆盖塔城地区172所中小学,实现资源共享,受益教师8500余名。目前在辽内高班学生总数达1039人,在辽内职班学生总数达944人,高等教育"对口援疆定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辽宁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29所高校累计定向招收新疆考生1655人。安排了1300多名来自"一地两师"及乌鲁木齐市未就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辽宁培训。
2014年9月2日,以“走丝绸之路、做新兴节点”为主题的第三届巴克图论坛在乌鲁木齐成功举办。
点击查看更多辽宁援疆图片
援疆,从丝绸之路上出发
12月9日,虽然已入深冬,寒气逼人,但天气好得出奇。向额敏县工业园区望去,一排排现代化的厂房让人感到欣欣向荣。坐落在园区里的隆惠源药业公司以甘草深加工为主,辽宁援疆干部、额敏县副县长张成良正在帮助他们协调"助保贷"用于企业发展。公司总经理田国顺感慨地对记者说:“辽宁援疆后企业发展得更迅速了,真希望辽宁援疆干部再多来一些,帮助我们企业尽快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最大的受益领域就是产业援疆。
塔城地区是新疆油气资源富集区,煤炭、矿产、农业资源丰富。除丰富的自然资源外,塔城地区交通便利,向西四个口岸、向北三个口岸的公路、铁路及中哈输气输油管道纵贯全境,渝新欧等四条跨国铁路国际联运必经乌苏市、沙湾县,连接俄罗斯西伯利亚大动脉的铁路必经和布克赛尔县,铁路丝绸之路北通道西出口的塔城市更是大通道前沿桥头堡。
一边是工业基础雄厚的老工业基地,一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辽宁产业援疆也就有了支撑点和落脚点。
辽宁援疆干部孙磊来到新疆后,积极促成的第一件事就是“联姻”辽宁天信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与新疆科神公司,组成的新疆科信专业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主要开展汽车配套机械设备的研发、制造和经营。孙磊告诉记者,新疆地广人稀,人工除雪不现实,以前当地都是从外地采买初雪设备,但目前看来从除雪功能到后期维修都有些“水土不服”,现在新疆科信专业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针对新疆雪大雪厚的特点生产的除雪设备非常好用。“同样的产品,从德国运到新疆走陆路只要15天的时间,而从德国到辽宁就要走海运,时间是3个月,物流成本是一样的,但是时间却会大大提前。”新疆科信专业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俊说。对于“联姻”后科信公司的发展前景,刘俊充满信心。“明年科信还将加大产能,将这些专用除雪设备卖到中亚去。”
自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以来,辽宁坚持三地互动,努力架起辽宁、新疆、中亚之间的经贸桥梁,实现三地之间企业、产品、文化互动,再走丝绸之路。目前,辽宁援疆前方指挥部坚持对口不唯口、优中选优原则,加强两地产业合作发展。仅今年以来,就投入援疆资金1.2372亿元,其中就业和劳动力培训资金401万元,产业发展资金11971万元。我省各援塔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调,多方筹措,引进到塔城投资项目5个,投资总额94800万元,累计到位资金19920万元。
辽宁援疆前方指挥部牵头组织考察团赴辽宁参加"鞍山西柳纺织服装投资新疆企业家座谈会",并实地考察了西柳中国商贸城和西柳物流园。协调辽宁省经信委和辽宁纺织服装企业赴新疆开展纺织服装产业合作事宜对接工作,促成新疆金塔公司与辽宁超懿集团就新疆金塔公司闲置资产盘活、生产线改造、原料收购、市场销售和产权并购等达成了合作意向,并举行了签约仪式。
经过沈阳援疆队的牵线搭桥,新疆塔城储绿粮油购销集团有限公司与齐齐哈尔农垦鑫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大米加工合作意向协议书,实现优质东北大米将以产地直销模式进入新疆市场,沈阳援疆队还大力推动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到新疆投资兴业。今年6月25日,沈鼓集团新疆分公司正式在乌鲁木齐揭牌成立,标志着沈鼓集团以新疆为"桥头堡",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了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在自治区党委常委、塔城地委书记尔肯江·吐拉洪的关心和支持下,鞍山援疆队推动阿里巴巴·沙湾产业带更名为阿里巴巴·塔城产业带,并成功申报为国家级、自治区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截止目前,孵化企业410家,实现网上销售371家,交易额达7213万元;营口援疆工作队推动了投资5000万元"啤酒大棚"项目、年产4万件机械加工等多个重点项目落户。
辽阳援疆工作队协调资金1000万元作为"助保贷"的风险资金池的铺底资金,撬动建设银行资金1亿元,专项用于扶植小微企业发展。
…………
一个个企业的入驻,一批批项目的实施,像催化剂,助推着塔城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辽宁省投入产业援疆资金7.227亿元,占援疆总资金20.5%,用于支持受援地区农业生产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为承接援疆企业落地、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当地群众创业就业,增强受援地区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八师高新园区、九师工业园区、辽塔新区、额敏(辽阳)工业园、乌苏(营口)中小企业园、沙湾(鞍山)工业园等产业园区拔地而起,引进企业168多家,解决就业1.2万余人。
现在,很多援疆企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企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成为这里“永不走的援疆队伍”。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塔城跨省转运危重症患者危重病人救护车长途转运视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